“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人才管理实践

时间:2022-08-19 05:52:07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人才管理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角落,为各行业的升级、转型以及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与挑战,它已经不再只是作为一种技术而存在,而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可以说,当今社会充满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特点,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在人才管理工作中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如何把握这一机会,把互联网与人才管理工作相融合,不断提升高校人才管理效率,成为现代高校人才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人才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众所周知,高校在人才管理中,信息的获取、传播等至关重要,互联网在此过程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在信息交换与传播中,互联网由于不受空间限制而表现出的便捷性与高效性能够大幅提升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人员在需要信息时,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提供的平台,供学生自行浏览与下载。此外,网络工具的出现与应用也使得高校人才管理的手段更加多样化。高校人才管理者可以充分运用微信、QQ等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互联网与人才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丰富了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手段、形式,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促进了高校人才管理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信息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内容多,高校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会对这些信息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发展还不成熟,以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和多元化,他们很难确保自身不被各种不良信息误导。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加之网络环境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极易塑造出叛逆心理、盲目随从等扭曲的人格特征,这使得高校教师在人才管理中的难度增加。而且在互联网平台中,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脱节,增加了人才管理的难度。

2.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工作需求严重不符。长久以来,我国在高校人才管理中采用严格化管理模式、单向控制形式开展管理工作,然而在现代互联网的冲击下,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很容易对这种强制性管理产生逆反心理。近年来,高校一直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人数严重不足,使得人才管理工作量大增。此外,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学校组织不合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等,使得人才管理效率低下。

二、对“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高校人才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融合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各部门之间必须融合发展。具体到高校的人才管理工作,由于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因此,高校有必要在人事部成立专门的人才管理委员会,用来协调高校各部门在人才管理中的工作。由学校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人才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由各学院的人才管理教师、学生代表等担任委员,定期举办研讨会,对人才管理的相关事务进行讨论与研究。对于人才的基本管理与评价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对与教学工作量相关的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对与科研能力相关的工作由科研处负责。各部门定期向人事部反馈信息,并通过人事部门的人才管理委员会对各部门的反馈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在人才管理中各部门的融合发展。

(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人才创新和人才管理创新的统一

在高校的人才管理中,应该鼓励运用网络平台实现人才及管理方面的创新。第一,在政策方面予以保障,奖励那些利用互联网实现人才管理创新的人员。第二,督促科研人员和教师参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新,促进学科教学与网络的融合发展。第三,通过网络创新思维实现对自身研究的创新。

(三)以网络平台为核心,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才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这一平成对人才管理信息的公布与处理,安排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维护。增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精通网络技术,而且能够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提升人才管理的效率。

(四)建立网络评价系统,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评价

此网络评价系统必须做到对学生和教师的开放。学生能够在该系统中评价教师的教学与行为,教师能够在该系统中评价学生和其他教师。在该系统中,教师能够看到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但是无法看到评价者信息,这样能有效避免师生由于害怕惹麻烦而不敢评价的现象,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促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五)实现高校人才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为了适应“互联网+”的需求,应该建立信息化的人才管理系统,融合人才招聘、日常管理以及评价等环节,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通过日常管理点击某位教师姓名,可以显示出该教师的所有相关信息,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人才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上一篇:浅析西安龙湖·MOCO国际屋顶花园的景观施工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