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涂片在诊断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衡中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19 05:33:39

粪便涂片在诊断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衡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519000 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钱明,袁君君);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李文辉)

通讯作者:钱明

【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涂片在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无菌器皿留取各科患儿性状异常的新鲜粪便标本,用无菌棉签涂片,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染色后镜检,计算菌总数和各类菌组成比例。结果 31例标本中符合菌群失调标准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19例,占61.29%,G+菌增多性失调7例,占22.58%,全菌减少2例,占6.45%。可见真菌孢子的有7例,占22.58%。结论 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衡、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粪便涂片染色法; 腹泻; 肠道菌群失衡

腹泻是小儿常患疾病,而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是常见原因之一。为探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快速筛查手段,辅助临床诊断用药,笔者对2009年11月~2010年4月31例腹泻患儿新鲜粪便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计算肠道细菌分布,探讨小儿腹泻与镜下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4月珠海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患儿31例,其粪便性状异常(糊状便、水样便)的作为标本,年龄最大12岁,最小4月。

1.2 检测方法

1.2.1 涂片革兰染色 用无菌拭子分别挑取新鲜粪便和经过1∶10稀释的同份粪便,在同一无菌玻片上按椭圆形均匀涂片,面积约1 cm×1 cm,自然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稍烤固定,革兰染色。

1.2.2 总菌数的估计 观察3~5个视野。一个视野总菌数在500~5000个菌范围内都属于总菌数在正常范围;一个视野少于500菌属于全菌减少的菌群失调,一个视野大于5000菌属于菌群增加的菌群失调症,这时应进一步观察各类菌的比例,以确定哪类菌增多。

1.2.3 判断标准 参照《感染微生态学》中儿童肠道菌群中各类细菌比例,以正常范围以外的标本归入肠道菌群失调计数[1]。见表1。

表1 各类菌组成比例标准

2 结果

由粪便涂片镜检得到结果,符合菌群失调标准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19例,占61.29%,G+菌增多性失调7例,占22.58%,全菌减少2例,占6.45%。

G-菌增多性失调病例中全是革兰阴性杆菌增多性失调,7例G+菌增多性失调病例中全部是革兰阳性球菌增多性失调,可见真菌孢子。具体见表2。

表2 正常及失调的例数和所占的百分比(n,%)

3 讨论

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仅细菌种类就在1000种以上[2]。种类不同的肠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群之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儿童腹泻病是一组多因素多病因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腹泻病的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位居儿童疾病第二位。肠道微生态是机体最重要、最庞大的生态系统。肠道与外界时时相通,因此,肠道微生态又是机体最特殊外界微生态系统[3]。肠道中的微生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由于肠道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功能以及所处特殊环境其肠道内微生菌每时每刻处于动态平衡、稳定之中[4~6]。儿童肠道微生态紊乱即可能是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腹泻病导致的后果。儿童腹泻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均伴随着肠道正常菌群的相应变化和紊乱。婴儿肠道菌群相对较成年人脆弱、不稳定,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喂养因素、用药治疗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这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较年长儿、成年人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不管何种原因所致感染性腹泻病又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不断加重已发生的肠道菌群紊乱,不仅表现为肠道优势菌群下降、肠道菌群比例失衡、肠道菌的转移,而且也可表现为肠道内源性感染和肠道免疫功能的降低;大多数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肠道原因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同时对肠道正常菌也有严重影响。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病,治疗全身各系统、各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对肠道正常菌群发生严重影响,使肠道正常菌群紊乱,肠道生物膜破坏,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降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本次探讨中,从医院各科中挑选了31例年龄介于4月~12岁的患儿性状异常(糊状、水样便)的新鲜粪便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分析,符合肠道菌群失衡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超过一半(61.29%)是G-杆菌增多性失调,这与文献[6]中所得结果大致相同,与王晓明等[7]的《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中所得结果不符,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所选标本中有7例镜检发现大量类酵母真菌孢子,占22.58%,这说明真菌感染所致的小儿腹泻人占一定比例,值得临床留意。不少实验室在做腹泻标本病原学检查时往往注重于沙门菌、志贺菌等常规肠道病原菌的分离, 而容易忽略正常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时优势生长的肠道过路菌的检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处于脆弱,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喂养因素、用药治疗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菌群失衡导致的腹泻渐趋增多。粪便涂片检查简单、实用、可靠、经济,粪便涂片染色对快速诊断菌群失调,找出腹泻病因,指导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

[2] Hooper LV, Gordon JI. Commensal host - bacterial relationship s in the gut. Science, 2001, 292 (5519):1115-1158.

[3] 董永绥. 肠内菌与微生态平衡.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5.

[4] 张玉林,梁庆红,骆金芝.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现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61.

[5] 陆武,沈红芬.抗菌药物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及防治.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3):12.

[6] 廖卫,张敏. 新鲜粪便pH和涂片检查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2(19):72-73.

[7] 王晓明,赵瑞芹.粪便涂片检查在诊断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4(7):67.

(收稿日期:2011-04-08)

上一篇: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原菌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 下一篇:多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