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19 05:16:38

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Zhao Dingyong; Yang Huaming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Guangyuan 628017,China)

摘要: 以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实例,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依据,从发展规模、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几个方面分析了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发展现状,明确与东部的差距,对促进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under construction backbon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s examples. Meanwhile, it is also based on the data from "work of talents cultivation state data acquisition plat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se colleges. The analysis i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eir scales, the basic facilities, ranks of teachers and funds, etc. The conclusion clearly shows the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western regions.

关键词:东西部 高职教育 骨干院校

Key word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ckbone institutions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74-02

0引言

从1999年至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数增加到1215所,在校生数达到965万,招生数达到313万,10年间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院校数增长了2倍,在校生数增长了7.1倍,招生数增长了 5.1倍[2],我国高职教育已取得重大成就。但通过对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以下简称骨干院校)的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分析,发现东西部骨干院校在发展规模、师资队伍、经费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加快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对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都具有重要意义。

1西部高职的发展规模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从东西部骨干院校数量看,东部(北京2所、天津3所、河北4所、辽宁3所、上海3所、江苏8所、浙江5所、福建4所、山东7所、广东7所、海南1所)11个省、直辖市共有47所;西部(四川5所、重庆3所、贵州1所、云南1所、陕西3所、甘肃3所、青海1所、宁夏1所、新疆2所、广西3所、内蒙古2所、0所)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25所[3],分别占全国骨干院校数的47%和25%,东部的骨干院校数是西部的1.9倍。从东西部骨干院校占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比例看,东部占3.9%,西部占2.1%,相差1.8个百分点。优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制约了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

仅凭东西部骨干院校数量上的差距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还可以从东西部骨干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增长幅度进一步比较分析。表1显示:东、西部骨干院校校均在校学生分别为8211人和6768人,相差1443人,东部比西部高21.3个百分点;东、西部骨干院校当年校均招生数分别为3009人和2546人,相差463人,东部比西部高18.2个百分点。东、西部骨干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也同样存在较大差距,东部骨干院校校均毕业生2507人,西部1947人,相差560人,东部比西部高28.8个百分点。另从增长幅度看,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的平均在校生规模4000人、平均招生数1600人[4],东部骨干院校校均在校人数、校均招生人数相对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增幅105%和88%,西部骨干院校校均在校人数和校均招生人数增幅69%和59%,东部骨干院校校均在校人数和校均招生人数的增长幅度是西部的1.5倍。由此可见,西部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以及发展速度方面也落后于东部。

2西部高职的办学基础条件与东部存在差异

通过对表2分析:西部骨干院校生均占地面积比东部高32.9个百分点,西部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拓展发展空间;东西部骨干院校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和生均实践场所占有面积方面相对均衡,但在生均图书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西部比东部分别低17.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西部在图书资料和实验仪器资源的享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与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平均生均占地面积为92.9平方米[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6.6平方米、生均图书为65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492元[6]相比,虽然东部骨干院校的生均占地面积下降了21.5%,但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有一定的增长,生均图书基本持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了82%,说明东部在学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不但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上,同时还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实现规模与教学设施建设同步增长和良性发展。而西部骨干院校由于资金紧缺,除应付基本建设和日常开支外,无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图书、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上。

3西部高职的师资队伍相对东部薄弱

从师生比看,东西部骨干院校分别为16.2和15.4,西部高职适度扩大招生规模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从东西部骨干院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看,东部30%,西部25.4%,相差4.6个百分点,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方面,东部达到42.1%,西部27.3%,西部低14.8个百分点,特别是博士学位东部是西部的7倍,西部高职称、高学历层次人才较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从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看,东西部骨干高职都大量聘请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东、西部骨干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均较低,分别才为55.8%和47.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见表3。

与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平均专任教师250人、生师比15.9、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13.4%[4]、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9.2%、“双师素质”教师比例21.3%、兼职教师比例25.3%[6]相比,东西部骨干院校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确保了合理的生师比,并在研究生学历学位、“双师素质”教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稳步提高。但西部增长幅度比东部低,且西部骨干院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出现了负增长,反映出西部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难、培养难和留住难等困境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艰巨。

4西部高职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从表4中学费收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所占比例看,西部骨干院校学费收入所占比重过高,达到了46.2%,办学经费的一大半要依靠学费收入,同时,西部骨干高职院校的政府经费投入比例仅为47.9%,显示政府投入不足,学校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制约了西部高职的发展。社会(准)捐赠和其它收入两项合计收入所占比例,东部为11.2%,西部仅为5.9%,东部骨干院校凭借自身的实力,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而西部骨干院校在这方面显得还相当薄弱。

从生均值来看,东西部骨干院校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生均分别为4894元和3670元,相差1224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生均分别为2998元和1818元,相差1180元,两项合计相差2404元。也就是说,西部骨干院校培养一名学生政府投入要比东部少投入2402元,西部若达到东部投入水平,西部骨干院校平均年增加教育经费收入1626万元,这将极大改善西部骨干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东部高职院校借助于东部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教育经费相对充裕而西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见表4)

5加快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建议

5.1 加大国家对西部高职教育的政策与经费的支持力度西部25所骨干院校代表了西部高职教育较高的发展水平,其办学规模、发展速度、办学实力等诸多方面尚且与东部骨干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何况,西部的其它高职院校。因此,中央要加大对西部高职教育的政策投入和经费投入,建议实施西部高职教育振兴计划,并在重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专项建设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上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地方政府也要肩负起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职责,建立高职教育投入优先和公办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西部高职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西部高职教育发展。

5.2 国家应建立区域高职教育协调机制东西部高职发展并非处于同等的起跑线,单靠市场机制还解决不了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问题,建议建立区域高职教育协调机制。一是充分发挥东部发达省市强大的经济实力,组织实施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建设西部高职院校计划;二是充分发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对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组织实施东西部高职院校之间的教育对口智力支援计划。通过区域高职教育协调机制,加快西部高职教育发展。

5.3 大力开展西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程师资队伍是制约西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和最大的瓶颈问题。因此,建议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大力开展西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程。首先,是西部高职院校领导层的培训,更新其高职教育观念和理念,提升其战略思维、科学决策、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沟通协调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其次,是专任教师的培训,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组织与管理、双师素质、课程开发与建设、专业开发与建设、科研、社会服务等教学能力。总之,西部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倾斜,需要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需要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建设支援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智力援助。

参考文献:

[1]时晓玲.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N].中国教育报,2010-09-20.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59.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教高函[2010]27号.

[4]张家寰.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25.

[5]胡秀锦.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24.

[6]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19.

上一篇: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中的版本与中译本问题探讨 下一篇:边坡\挡土墙在电厂台阶式竖向中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