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

时间:2022-08-19 05:10:42

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

摘要: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全面实施对促进武术运动的标准化、社会化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的历程,并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旨在推进中国武术段位制逐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5-0096-03

1 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的必然性

无可争议,近代以来,西方体育的入侵拉开了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武术运动管理的标准化也随之开始。百年来,中国武术运动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向现代竞技运动靠拢的过程中,武术运动逐步实现其形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并达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当今社会是标准化的社会,任何事物不经过标准化都难以走向世界。段位制度正是由各种体育项目主管机构批准并的一种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作为促进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围棋、柔道、跆拳道等等都先后采取了段位制以促进该项目的社会化发展。我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作为推动武术发展的标准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号召下,于1998年推出《中国武术段位制》,旨在深化武术项目改革,加强武术运动行业性和规范化管理,促进武术社会化、规范化[2]。从积极意义上来看,段位制确实是一种有效促进体育活动社会化的制度保障。段位制如同一张通行证,在一定程度上,它被看作是各种体育活动都可以搭乘的经过普及、推广,驶向社会化的船。

其实,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来看,《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一个行业标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武术概念和技术以及相关的重复性事物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获得秩序和社会效益[3]。段位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要规范武术其他拳种的准入条件,要引导和规范武术不同拳种之间的竞争,要规范对武术不同拳种的合格评定程序和方法,只有加强武术段位制的标准化管理,才能促进武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康向上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群众对武术的需求,为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做出更大作用。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基于把握我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较为全面的构建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旨在探寻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对策。为武术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撑和依据。这对实现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武术产品、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现状、为合理制定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服务。

2 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2.1 试行——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出现

在段位制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1997年12月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武术段位制开始实行。1998年4月,我国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及“授段仪式”在北京召开,首批112人被授予“高段位”称号。从1998年开始试点工作的此后几年,武术段位制采用套段的评议方法进行评段与晋段。“中国武术段位制经过4年的试点工作,据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共有64886人获得了段位,其中九段6人,八段40人,七段462人。目前统计结果,仅河南省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的著名拳师就有40人,中段位1812人;初段位4439人[4]。”并制定了《武术段位制组织管理暂行办法》、《武术段位制晋段考评办法》,相应地建立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段位制办公室和全国武术段位考评鉴定委员会,以适应实行武术段位制这项长期工作的需要。规定:中国武术协会是段位制管理的最高机构。中国武术协会专业委员会下设裁判委员会、教练委员会、武术产业发展委员会、科研委员会、传统武术委员会、武术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新闻委员会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一直对武术行使着全面管理的职能。由科研部负责《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与管理工作以及协助套路部、散打部和社会部对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有关内容进行科研,负责组织编写和审定武术理论和技术教材等工作。

2.2 “套段” 转“考段”——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新阶段

之后,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决定修订《中国武术段位制》,使之从试行步入正式推广,武术段位制从对武术工作者的落实 “套段 ”阶段 , 转入 “ 考段 ”的新阶段,逐步规范化、标准化。1998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入段晋段考评教材,包括理论教程、初段位技术教程、中段位技术教程(太极拳类、长拳类、南拳、散手类)。除高段位不专门编写外,该套书对于各段位的教材作了统一规定[5]。由于各地区武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标准差异较大,虽然各地区积极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实施工作,但总体来讲,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较为缓慢。

2.3 标准化——中国武术段位制发展的新开端

2008年后,武术运动向社会化发展方向倾斜,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较为明显。1)举办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人员和考评人员培训班。统一规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了武术段位申报、考评工作程序等,提高了武术段位制考评员队伍的技术水准和能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武术段位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7]。2)组织全国武术段位制考试。2008年在杭州、2009年在河南举行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扩大了武术段位制的影响。据统计,来自国内外的近5000名人士参加第二届,78.5%的考试人员获得了相应段位[8]。3)完善武术段位制教程。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通过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它是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及全国武术专家为着手制定段位考评标准、创编段位考评内容而编写配套的中国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9]。4)以中小学为侧重点,推进武术段位制的开展。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和教育部体卫艺司联合组织开展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被列为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该项研究将采用2008年编写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长拳教程》、《剑术教程》、《短棍教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四个教程为教材,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东北、西南7大区域的266个教学试验点进行全国范围的教学试验[6]。

上一篇:侯嘉荫:我帮家乡编写村史 下一篇:构建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