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中学生常见心理冲突的尝试

时间:2022-08-19 04:28:18

缓解中学生常见心理冲突的尝试

【摘要】厌学、网瘾和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冲突。只有深入了解厌学的原因,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可以通过上网疏导、转移兴趣、劳其体肤、丰富课余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摆脱网络的牵制;阅读报纸杂志、撰写日记、听轻音乐、慢跑、聊天等等都是缓解考试压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冲突 网瘾 厌学 考试焦虑

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自然性和社会性这双重属性决定了人整个身心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情绪起伏现象。中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2~18岁,属于生理、心理上的“激变期”。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一、厌学

百度“百科名片”对厌学的解释如下: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某课题组对某校初中部四个班的抽样调查表明:78.7%的同学有一点厌学情绪;17%的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只有4.3%的同学无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带来的影响是:65%的同学认为会直接导致成绩下降;25%的同学认为会发展到逃学;另外8%的同学认为会产生早恋现象;2%的学生别有看法。

由此可见,厌学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中学生厌学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研究者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奋斗目标的缺失;精力被网络等娱乐吸引;不能胜任学习;性格缺陷等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颓废文化的负面影响;家庭支持体系的残缺等等。教育者只有深入地了解某学生厌学的原因,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对于厌学学生,笔者首先努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一个眼神,一句家常话,甚至一个玩笑,都可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较多厌学者有过被老师冷落的体验,如果老师能主动走向他们,他们往往比一般学生更容易感动。有了爱的桥梁,复杂的问题往往变得简单了。接下来,笔者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好胜心,唤醒学生潜意识中的自我向上意识。笔者坚信,从主观上,没有人愿意永远落后。只要教育者用心搭建平台,学生会慢慢地焕发出神采。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春天,厌学的孩子可能是乐于助人的,可能是善解人意的,可能口才非常好,可能文笔不错,可能画画很有天分,可能街舞跳得好等等。笔者平日留心观察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把自己的发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通过努力,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逐渐高涨。

二、网瘾

网瘾患者临床症状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生活中往往心不在焉,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一旦上网成瘾,身心将被严重摧残。长时间连续上网,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免疫功能下降。网吧的环境也给上网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长期上网还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上网成瘾的学生,不要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笔者常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摆脱网络的牵制。其一,对学生进行上网疏导。笔者没有强行掐断网络通道,而是向学生推介健康网站。健康网站有益于学生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浏览这类网站,学生一般不会上瘾,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对网络有一定的“免疫力”。其二,转移兴趣。笔者监督有网瘾倾向的学生坚持阅读文学、文化经典,让其从健康书籍中获得精神食粮。刚开始,有些学生对笔者的安排有抵触心理,我就先让他们自主分配上网和阅读的时间。半个月之后,笔者干预学生的时间分配。当学生慢慢从书本中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时,他们就能自觉地和网络挥挥手。

三、考试焦虑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75%的人在考试前会紧张、焦虑、恐慌。考试焦虑因其普遍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临床特征为:越接近考试时间越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着。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考生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当然,部分老师及家长的“唯分数”观念也是导致考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要克服考试焦虑,首先对考试应有合理地认识。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老师,对考试应有平常心,应从人生的高度来审视考试。考得好并不意味着考生一定是出色的;考不好也不意味着考生一无可取。

笔者努力引导这些考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应试信心,经常告诉自己“我已经不错了”“尽力就问心无愧了”等等。笔者还通过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来缓解考试压力。通过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阅读报纸杂志、撰写日记、听轻音乐、散步、慢跑、聊天等等都是缓解考试压力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用爱感化 用心成就 下一篇:用爱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