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

时间:2022-09-11 11:27:30

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乐趣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体系。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本文以“Fe(OH)2的制备”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教学思想

铁及其化合物部分是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Fe(OH)2的制备”等一度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掌握物质制备过程中抗氧化的方案,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以这部分知识为载体,实施探究性教学,旨在促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

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观察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的过程,分析氢氧化亚铁氧化的原因。

2.寻找防止氢氧化亚铁氧化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体验―表现)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组织、引导、建议(目标―策略―评价)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本中是如何来制取Fe(OH)2的?

[学生]

Fe2++2OH-=Fe(OH)2

[设问]

纯净的Fe(OH)2是什么颜色?

[学生]

白色。

[实验]

取约3mLFeSO4溶液,滴入约1mLNaOH溶液。观察现象。

[设问]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沉淀不是白色呢?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学生甲]

氧化了,部分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了Fe(OH)3。

[学生乙]

FeSO4被氧化生成了Fe2(SO4)3,Fe3+与OH-反应了。

[设问]

怎么证明是否有Fe3+存在呢?

[学生]

滴加KSCN溶液,看是否出现血红色。

[实验]

取约1mLFeSO4溶液,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甲]

溶液不变红,说明FeSO4溶液中基本上不含Fe3+。

[学生乙]

说明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生成的Fe(OH)3主要是O2氧化Fe(OH)2所致。

[设问]

那么在实验过程中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系统的呢?

[学生甲]

NaOH溶液中溶解有氧气。

[学生乙] 溶液上方有O2。

[学生丙] 在滴加NaOH的过程中带入O2。

[归纳]

[投影]

3.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设问]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相应地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护呢?

[学生甲]

可以将NaOH溶液煮沸。

[学生乙]

可以用煤油等有机物隔绝空气。

[学生丙]

能不能将长滴管伸入溶液中再滴加NaOH?

[归纳]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但我们必须知道:在做实验时一般应将胶头滴管置于试管口上方0.5cm处滴加溶液,而在这个实验中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投影]

对策1:

[实验]

取两支试管,加入约3mLFeSO4溶液,在一支试管中滴加未煮沸的NaOH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按照对策1,滴加刚煮沸的NaOH溶液,请同学们注意对比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学生]

第一支试管中很快出现了绿色沉淀,第二支试管中生成的沉淀开始是白色的,后来逐渐变绿了。

[归纳]

很好。说明同学们的对策是有效的。

[设问]

但颜色还是逐渐变绿了,说明仍有O2进入系统了,我们如何更好地营造无氧系统呢?

[学生]

能否通过其他气体驱赶空气?采用全封闭装置?

[归纳]

这是一种新的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看装置图。

[投影]

对策2:

[设问]

该实验中可以采用哪些气体驱赶空气呢?这种气体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

[学生甲]

无强氧化性。

[学生乙]

与FeSO4和NaOH溶液不反应。

[学生丙]

还不能有毒性。

[归纳]

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N2、H2、Ar…

[实验]按上述装置通入Ar气,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

比刚才的效果好多了耶!

[学生]

可还有一点点绿色呀!

[归纳]

气体驱赶后确实效果更好了,但装置中还有微量的O2残留。

4.反思评价、形成共识

[设问]

怎样除去这微量的O2呢?

[学生]

我们能否加入一种物质将O2反应掉?

[学生]

对,我们可以加入还原剂。

[学生]

具体加什么好呢?

[学生]

……

[设问]

通过刚才一系列的实验,请问Fe(OH)2结合O2的能力强不强?

[学生]

非常强。

[学生]

我知道了,我们要找到比Fe(OH)2更容易结合O2的还原剂。

[学生]

但是不能干扰实验现象。

[投影]

对策3:加入比Fe(OH)2更容易结合O2的物质。

[归纳]

实际上,这样的还原剂很难找到,Fe(OH)2太容易结合O2了。我们可以用离心机将生成的Fe(OH)2进行沉降,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煮沸的NaOH溶液。我们来试试吧。

[实验]

[学生]

效果太好了耶!

5.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归纳]

正因为如此,超市的许多油炸包装食品往往采用亚铁盐作抗氧化剂。

[学生]

明白了。

[设问]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要排除系统中的O2,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

[学生]

我们可以隔绝O2,例如用煤油或者将胶头滴管伸入溶液中。

[学生]

隔绝不了的我们还可以通过煮沸,或者用其它气体驱赶。

[学生]

我觉得驱赶不了的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物质反应掉。

[归纳]

说得太好了!我们可以概括为3个词,即隔绝、驱赶和消耗。

[投影]

隔绝、驱赶、消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科知识为支撑,选取教材中“Fe(OH)2的制备”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围绕该背景生成问题、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方式层层推进,逐步将探究的问题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教材内容有所扬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深层次地挖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本富.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教学时的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156.

[2]梁峻峰.Fe(OH)2制备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06,(4):56.

[3]陈光辉.“制备Fe(OH)2的最佳实验设计”探究学习[J]教师论坛,2005,(6):21~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坚守“四本”,构建语文生命课堂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