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分析

时间:2022-08-19 01:30:13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上机2小时后,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上机治疗前,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与系统性的临床护理相配合,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6-02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心源性肺水肿所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体内其他器官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在常规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临床实验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6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1.3)岁。其中,合并急性肾衰竭2例,高血压病3例,急性心肌炎4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导管、高流量面罩吸氧、血管扩张剂、利尿和正性肌力药物等常规治疗,但症状不能缓解,须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

1.2方法。

1.2.1人工气道的建立。先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经口插管时间>72h无法脱机者行气管切开术。

1.2.2通气模式。开始予辅助控制模式(AC),咪达唑仑镇静Ramsay评分2~4分;氧合改善、循环稳定改为压力控制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

1.3护理措施。

1.3.1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易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配合注意事项等,并鼓励成功患者采取现身说教,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心,提高其治疗的积极性。

1.3.2病情观察。

1.3.2.1血气分析监测。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全面、准确、及时地抽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为调整吸氧浓度和通气量提供依据。上机及2小时后各检测一次,没有特殊变化每天检测2~3次,病情变化随时检测。

1.3.2.2生命体征监测。机械通气治疗使用正压通气,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会降低血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往往有心脏基础疾病,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跳骤停,需连续行心电监护。

1.3.2.3意识观察。若机械通气量不足,患者发生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会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而出现意识改变,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预后差。

1.3.3药物治疗护理。若患者发生血压急剧下降,则准确、及时地给予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通过输液泵控制补液的速度,防止发生补液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1.3.4人工气道管理。固定好气管导管,适当镇静和约束上肢,观察记录插入深度,防止发生移位或滑脱。抬高床头30°~45°,及时倾倒冷凝水,适时吸痰,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咳嗽和吞咽反射正常,血气监测结果正常,先脱机1至2h,气管导管吸入高流量氧气,若其病情无反复,将气管插管拔出。拔管后持续吸氧,嘱4h内禁食,全面清理口腔。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

2结果

经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100%,同时,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急危病症,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缺氧等,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心肌收缩力,进而造成其他肺、肾、肝衰竭和缺氧性脑病等,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的关键在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时纠正缺氧症状[2]。本次临床实验中,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无效的基础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临床护理和监测措施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3]。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观察能力,全面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技巧[4]。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做好呼吸机和呼吸道管理、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减少合并症,提高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陆志华,张庚,顾永良,等.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评价[J].内科急重症杂志,2002,8:188

[2]冯丽霞.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6):34-35

[3]郑黎芳.有创性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1-13

[4]张轲.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10,22(12):818-819

上一篇:四逆散临证治验举偶 下一篇: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护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