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干部生活品质调查

时间:2022-08-19 01:06:41

高龄干部生活品质调查

为探讨影响老年保健干部生活质量的因素,针对性开展老年保健服务,我们于1999年1月至1999年6月对1 006例老年保健干部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邮电系统、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全部60岁以上保健干部,应调查1 074人,应答1 006人,应答率为93•7%。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组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式调查,结合体格检查进行分析。根据文献[1]确定调查内容和评判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1 006例,其中男824例(81•9%),女182(18•1%)。平均年龄70•7岁,其中60~69岁509例,70~79岁415例,80~89岁76例,90~92岁6例。

2.2 健康状况 患有慢性病者889例(88•4%),有慢性病32种,患病率居前10位的依次为高血压(43•3%)、冠心病(35•4%)、前列腺增生(33•6%)、白内障(29•8%)、慢性支气管炎(27•6%)、骨关节病(16•8%)、慢性胃炎(16•4%)、糖尿病(11•1%)、脑卒中(9•6%)、骨折(7•6%)。患1~5种慢性病的人数分别为273例(27•1%)、212例( 21•1%)、146例(14•5%)、107例(10•6%)、62例(6•2%),患5种以上慢性病者为89例(8•8%)。

2.3 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完全自理者953例(94•7%),部分自理者49例(4•9%),不能自理者4例(0•4%)。在日常生活部分自理者和不能自理者中,脑卒中的患病率为62•3%,远高于该被调查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9•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说明脑卒中是严重危害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因素。

2.4 家庭状况 (1)家庭和睦者799例(79•4%),一般201例(20•0%),不和睦6例(0•6%)。(2)经济状况:人均月收入>500元911例(90•6%),200~500元87例(8•6%),<200元8例(0•8%)。(3)居住条件:人均住房面积为19•8m2,其中夫妻2人户型为332例(33•0%),1人户型即独居老人为98例(9•7%)。表明绝大多数老年保健干部生活在和睦家庭中,且经济条件、居住条件良好,但夫妻2人户和1人户者比例较高。

2.5 心理卫生 分析生活负性事件对情绪的影响,发现对情绪影响比较大的生活事件是本人严重病伤(21•0%)、离退休(18•6%)、配偶病重(13•3%)、子女生活受挫(8•6%)及好友去世(7•8%)。对担心事件的评价,居前3位的分别是看病难(15•9%)、无人照顾(13•7%)和物价上涨(12•2%)。对心理感受的评价,良620例(61•6%)、中357例(35•5%)、差29例(2•9%);而对166例离退休后仍继续工作的老年干部的心理感受评价,良151例(91•0%)、中15例(9•0%)、差为0。继续工作者心理感受明显优于未工作者,差异极显著(P<0•01)。

2.6 生活质量客观评价 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流行病学组建议的评价标准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良103(10•2%)例、中816(81•1%)例、差87(8•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保健干部生活质量客观评分的前六位因素依次为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功能、生活满意度、精神心理、社会交往和生活习惯。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从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对人体的生活适应状态进行综合测量,用来评价人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方面[2,3]。本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尤以高血压、冠心病为著,其患病率较周玉芳等[4]报道的为高,可能与该人群在老年前期从事体力活动较少有关。身体健康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前期的人群加强自我保健的宣传力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患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可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组夫妻2人户型和1人户型家庭模式高达42•7%,同时他们最担心的事件是看病难和无人照顾。为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应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社区保健服务,为老年人养老就医提供方便。老年保健干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相对更注重精神生活感受。离退休是影响他们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离退休后能继续工作者的心理感受明显优于未工作者。老年干部多数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应尽量珍惜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搞好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上一篇:施救人员心理状态质性研究 下一篇:县乡财政机制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