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19 12:56:42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探究

摘要: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本文认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对话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本对话,多元解读;师生(包括师生和生生)对话,共同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话;主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个性化阅读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然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的现象。

环顾我们周围,确实有许多教师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重“工具”而不重“人文”。其中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受知识本位和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在文本解读上,教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活力。可以说当前的阅读教学已走入了机械、封闭的死胡同,寻求变革是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这个对话应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生本对话,多元解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教师习惯了把答案从教参上“告诉给学生”,习惯了“传达经验”,习惯了“肢解课文,琐碎分析”,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走进文本,将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可以说,没有生本对话,就没有个性化阅读,对内容进行多元性解读,是个性化阅读最重要的表现。

(二)师生(包括师生和生生)对话,共同提升

师生对话,多元解读,这只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创造的过程,没有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没有思想认识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

教师的身份决定了他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促进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对话往往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学生不可能积极参与。另外,由于学生年龄、经历的关系,其个性化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也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对消极的、不合理的、脱离文本的、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体验给予引导和矫正,承担起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现代阅读理念,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在教学中真正体现这种理念,即是成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感性直观的案例分析,来表达我对个性化阅读及教学的理解。

请看甲乙两位教师分别教《藤野先生》的片断:

片断一:指导学生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这一段。

师(甲):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谁来读读?

生:这句应该用失望的语气读。(生读)

师:你读得不是很到位。(生又读)

师:有一定进步,谁能像这样再读一遍。(指名读)

师:这句话就应该用失望的语气读。请同学们齐读。

师(乙):你觉得该怎样读这句,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我觉得应该用失望的语气读。因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明作者的态度。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对留学生鄙夷的态度。因为课文上说留学生的打扮像小姑娘,“标致”一词含讽刺意味。

师:同学们根据各自的体验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赞许的目光)

同一内容,不同教法,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甲的提问和结论分别是“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你读得不是很到位”;教师乙的则是“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前者的问题是封闭的,答案是唯一的;后者的问题则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前者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后者的态度是平等的。

显然,教师甲还停留在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上,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只是教师的理解。教师乙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故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勿庸置疑,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开启学生充满智慧的心灵之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自主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收获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对正确的教师要予以肯定鼓励,对偏差的错误的需予以纠正而不挫伤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课堂具有较强的生成性,教师通过对点(个体)的评价更容易引起面(群体)的自我反思,形成辐射效应。故我倡导富有激励性、引导性、建设性的阅读评价,注重延时评价,促进个性化阅读的成长。

个性化阅读中,学生的感受或深或浅、或多或少,都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验。对此,教师都不要轻易去否定,哪怕是不正确的见解,教师也要从中看到闪光的东西――独立思考是对话的起点,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就表明他们开始具备探求真理的勇气了。教师要多肯定多勉励,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到自己不同程度的成功,学生乐学、乐思,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另外,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特权。教师应把部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个性化阅读及教学谈了一些个人的理解。个性化阅读的研究视域是宽广的。在后续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尝试、探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陈晶茹:《试论个性化阅读》,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4月

[3]王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江苏教育》,2004年第8期

上一篇:合作式数学课堂之我见 下一篇:学校语文教学应结合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