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话剧空间解析

时间:2022-08-19 10:53:26

小剧场话剧空间解析

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以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为中心,通过演员的直观动作和对话来塑造舞台形象,叙述故事,展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把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场景和人生百态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以审美享受。我国小剧场话剧近些年来蓬勃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青睐。小剧场不同于大剧场话剧,它是在较小的观演空间里演出,从实际出发,为话剧的生存而探索的艺术实践,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最重要的是它的实验性和先锋性,为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

中国第一台探索性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是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的剧本,由林兆华导演。此剧围绕着主人公黑子被车匪胁迫登车作案,在车上遇见昔日的同学小号、恋人蜜蜂和忠于职守的老车长逐步展开。在车厢有限的时空中,产生出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展现了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最后黑子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幡然醒悟,在车匪铤而走险即将造成列车颠覆的生死关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使列车避免了事故。小号在老车长的指示下亮起绝对信号,安全进站。

这部无场次的探索话剧有意识地打破传统话剧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的戏剧观念,创造了一种主观化的时空结构方式。“它以心理逻辑为主,运用意识流手法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相组接,借用不同的灯光和音响效果,以及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读词节奏,间隔出心理与现实两个空间层次,把人物心灵的隐私外化为直观的舞台形象,表现了新时期戏剧舞台美术的最初形态”。(任明,《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变化,通过演员的表演,环境随人走,人在景也在,人无景也无,使话剧舞台的时空观念更加自由,舞台美术造型艺术效果达到了当时大剧场无法达到的境界。这种带有一定实验色彩的小剧场戏剧的空间重构,并不拘泥于空间的物理性,更注重空间与周围因素的关系,即在重构空间中与他者的关系,与他者的对话、交流与沟通。

由此可以总结小剧场话剧的特点:其一,观演空间的接近性。由于小剧场物理空间的狭小,观众在小剧场中,可以直接观察到角色的眼神和表情,以及微妙的动作细节,这就要求演员自然、逼真地表演,不露痕迹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表演更加可信。其二,观众与演员的互动性。经过精心安排的艺术空间,使观众置身于其中,甚至从入场就进入到话剧的演出,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话剧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增强观演之间的交流与参与。其三,实验性与多元性。小剧场话剧突破了大剧场话剧的表现方式,通过舞台设计以及演员表演的先锋性尝试,探究小剧场的魅力。另外,作品带有作者以及导演的个人化倾向,表现主题和表现手法成多元性。小剧场不仅缩短了观演之间的物理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心理距离,这就使得它具有了吸引观众直接参与戏剧事件的可能性。

以下选取两点讨论戏剧空间构成。

观演关系的空间化

小剧场可以容纳的观众一般不过100人,一改大剧场演出那种固定不变的观演关系,没有常见的固定舞台和观众席位,空间灵活多变,突出和强化了戏剧演出中的共享特性。这一空间的自在性,对戏剧审美活动主体产生了诸多影响。“在镜框式舞台大剧场演出中,虽然观众有时也会感动,也会兴奋,也会叹息……但毕竟夹杂着那么几分‘隔岸观火’的性质。与观看电影和电视相比较而言,他们虽然也有某种‘参与意识’,但这种意识决不会强烈到跃跃欲试的地步。在小剧场戏剧演出中,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凡是观看过小剧场演出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演员就在你身旁和面前表演,或在观众席的各个方位间频频地穿梭往来,他们的呼吸、他们的体温,你都能感觉得到;灯光既照在演员身上,同时也照在你的身上;甚至,演员突然走过来,向你发问,与你对话,也有可能邀请你同他(或她)一起跳舞;或者,干脆就请你一同参加一段演出……这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形,不能不迫使你产生随机应变的观赏态度和莫名的期待心理,以便应付在大剧场里不可能出现也不希望它出现而在这里却可能会突如其来的事情。于是,以往那种在大剧场中较为客观冷静地‘坐定了看’的审美心态被打破了,换上了一种随时准备出现新情况和应付新态势的期待心理。观众的这种‘期待心理’,正是‘参与意识’的表现。”(康洪兴,《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美学品格及审美特性》)具体就舞台与观众席的位置关系而言,有中心式、伸出式、围绕式、开放式、推进式、混合式等舞台形式。一类是利用小剧场物理空间变近,充分表现细节。另一类则根据实际需要和主观意图,去重新设定观演空间关系构成,创造一种充满活力与趣味的戏剧活动空间流动感。(任明,《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

观与演的空间关系,根据不同的戏剧情景和剧作的不同风格,加上独特的舞台构思,在剧场空间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观演空间。1993年北京全国小剧场话剧展演中,导演王晓鹰的作品《情感操练》,观众入场要经过用白布围成的曲折狭长的通道,不等到开演,观众经过场景走向自己座位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规定情境。表演区放了一个矮台,上方悬挂着似帐非帐的布幔,空间强调这强烈的白色块,“婚姻是世界上最简单明了的事”,也许又是最为复杂难懂的。舞台上本来就陈旧斑驳的墙壁在冷调子中显得压抑隐秘,组成一种特定的戏剧活动空间,给人一种与主人公婚姻状况相同的联想。当全部演出结束的时候,观众鼓掌,心中窃喜窥探到别人的隐私,突然座位后面的大幕拉开,回头一看,台上竟然有很多座位,似乎座位上面的他们也正在窥探自己,这独特的空间设置,产生了独特的观剧感受。小剧场话剧演出通过个性化、丰富多变和突破观演界限的演出设计,重构戏剧观演空间,建立了充满活力的观演关系。

舞台设计的空间表现

舞台的表演空间是有限的,而艺术表现和反映的生活范围是无限的。小剧场话剧的演出借助于舞成,舞台美术设计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来为观众创造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那富于情感的心理暗示和氛围化空间造型,使小剧场话剧充满了创造趣味,以外部形式来揭示剧作的思想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利于演员的表演,同时也利于观众各个角度欣赏。舞台美术就是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无限的演出空间。它不仅仅是再现客观世界或戏剧运作的场所,它还需要从各种线条和色彩、物体和形状具体化剧本中暗示出来的精神实质,达到象征表现,表现出一种潜在情绪上的自我价值。色彩担负着情感,在视觉上解释角色和时间,表达情绪和思想,让人物和剧本故事更具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的过程中,色彩具体为灯光执行,她给舞台生命,成为反映精神的强力。由于客观的原因,舞台布景很难给予演员运动和姿态的价值,还要通过灯光、服装、化妆等舞台系统给予演员以立体造型的价值,这不仅可以改变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可塑造剧中人物的心理空间。近几年来,小剧场话剧的演员表演越来越生活化,几乎完全摆脱大舞台腔调。舞美设计也突破传统现实主义模式,追求假定性戏剧风格的时空自由转换,大量动用象征、隐喻、荒诞、变形,追求人的内心世界外化和潜意识的表现。

小剧场话剧每场戏的演出,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舞台布置方式创造一种根据剧情需要而设计的独特空间组织形式。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其“悲观主义三部曲”( 《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在舞台表现上将大胆、出位的奇思妙想运用得活灵活现。《恋爱的犀牛》中将一面超大的镜子搬上的舞台作为背景,灯光运用了众多空间的层次变化,形式感很强的顶光方格,每一个大小和形状都不雷同,有的落点在镜子前,在镜子里又出现同样的一个负空间,非常有意思。在戏剧发展过程中,这种方格又伸长进入表演的前部区域,运用灯光引导视觉误差,用于前区的演员的点光源,让舞台深远神秘。整个舞台背景以暗色调为主,出场的演员也是清一色的黑,或者暗色调,本应该是姹紫嫣红的女性,却身着单调而缺乏动感的白色,显得压抑沉闷。这是向我们展现的马路的生活环境,确切地说是精神状态。同时从马路衣服的整体的单调,暗示他生活的无聊,精神的空虚。马路情场失意之时,他的衣服换成了宽大、松弛的白T恤,由于质料和款式的改变,已经不同于前面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暗示我们马路被爱情折磨到了崩溃的边缘,展现了他内心的无助和苦闷。

三部曲中的终结篇《柔软》,舞台置景利用可旋转360度的旋转舞台,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不同场景的不同魅力,以及如同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一般脱离现实、错乱的空间感,加以灯光、投影、烟雾,声、光、电等舞台渲染技术的运用,展现前所未有、绚丽非凡的舞美演出效果,令观众耳目一新。

另外,近十年来,小剧场在时空场所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固定设备条件完善的专用小剧场,剧场舞台专属小剧场话剧的演出,再就是利用一些如工厂车间等场所作为临时演出地。两种不同类型的场所演出,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专用小剧场对演出更为苛刻。虽然小剧场表演要求生活化,但既然是展现在剧场的艺术表现形式,就要遵循剧场规律,所以小剧场它更像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时空场所,无论演员演得再逼真,观众都会察觉到这是被搬上舞台的,并赋予审美评价。

小剧场自由灵活、包罗万象的特点,改变了戏剧艺术原有的空间秩序,令从业者们从心态到创作手法都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而小剧场话剧带来的革新,也为演员带来更大的演绎才华的空间,同时给观众以审美享受。小剧场话剧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冲击着传统戏剧观念与观众的审美趣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上一篇:如何看待“钢琴陪练” 下一篇:娱乐体验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