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病变中侧支血流的诊断

时间:2022-08-19 10:03:11

彩超对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病变中侧支血流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彩超技术对患者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病变中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其侧支血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有效运用彩超观察患者的小腿侧支动脉的影响特点,同时与患者主干动脉的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分析。结果经过彩超的有效检查,发现对100例患有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的患者的侧支血流情况能够完全的检测出,即侧支血管的检出率是100%,且不同的病因会产生不同的侧支血流。结论应用彩超对患者侧支血流的检查,有效的提高了对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彩超;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病变;侧支血流

在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栓塞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因素是造成患者发生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而彩超是对患者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无创伤性检查的首选方法,且能有效的检查出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侧支血流情况,诊断价值较高。文章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现将分析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5-85岁之间,且平均年龄是55±3岁。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刺痛、行走困难、麻木等症状,其中有55例患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且糖尿病患者有25例,非糖尿病患者30例。20例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症状,动脉发育异常5例。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HDI5000、IE33、IU22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检查,且探头的频率设置为5-12MHz。所有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均取仰卧的姿势,并将其大腿小幅度的向外展开,在其腹股的前内侧找出患者的股总动脉,并在分叉处找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首先,采用二维形式显示其管腔与管壁,同时采取节段性的检查方式。若发现患者的小腿内膜有明显增厚且存在斑块的时候,就尽可能采用连续追踪法进行有效检查;其次,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血流的充盈情况,和边缘的血流平整状况;最后,采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各节段的频谱变化情况[1]。正常情况下,患者的下肢动脉各节段的频谱形态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峰值的流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情况。若患者的频谱有异常的变化,这就表明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闭塞或狭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仔细检查。

2结果

对于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引用超声可以完全检测出其侧支血管的情况,检出率为100%,且不同的病因会出现不同的侧支血流情况,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由于存在侧支旁路,因此,慢性动脉阻塞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实际的病情有时会产生差异,其侧支血流的流速、数量以及流量都会对患者的肢体远端的供血情况产生影响。对于侧支血流,通常情况下,其超声主要表现为发生部位不定、侧支的血流管径明显出现增宽的情况、扩张的管壁走形呈迂曲状,且侧支血流较快等。而当其主干动脉再通以后,侧支血流就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如侧支血流的流量和速度都相应的降低了[2]。由此可见,主干动脉血流的改变与侧支血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在临床上,进行超声检查时,要经过综合分析,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有效运用彩超对下肢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很好的显示出患者内中膜的厚度、出现斑块的情况以及彩色血流的充盈缺损和频谱的改变等情况,对诊断该类疾病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依据[3]。同时,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侧支血流进行有效检查,检出率是100%,从而对阻塞性病变提供有力的补充,为临床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临床上超声对小腿动脉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霞,韩秋,李素梅,荣俊芳.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0,11(33):88-90.

[2]陈景钗,肖燕榕,郭国斌,袁清宏,张光林.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0,12(7):123-124.

[3]徐佳宴.彩超对小腿动脉慢性阻塞性病变中侧支血流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75-76.

上一篇:探讨血清CHE与ALB比值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西药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