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

时间:2022-08-19 09:44:05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6年8月~2006年7月收治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8~74岁,平均61岁。原发疾病:胃窦癌4例,胃体癌3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结肠癌2例,急性重型胰腺炎1例,门脉高压症1例。术式: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吻合4例,BillrothⅡ式吻合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

临床表现:术后3~7天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后1~3天即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感,进行性加重,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食糜及少量胆汁,呕吐后症状缓解明显,无明显腹痛。全组病人再行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胃液,700~2500ml/日。查体:上腹部饱满,可有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16例均行稀钡或碘剂造影检查,见胃或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狭窄。7例行胃镜检查示胃或残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

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每天用3%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全胃肠外营养(TPN),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液引流量大时,可运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和生长抑素,运用促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啉、红霉素等,铺以针灸治疗。FDGE的恢复常突然发生,1~2天内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

结 果

患者于术后10~41天恢复胃动力,其中3周内恢复9例,5周内恢复7例。均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无1例再手术。

讨 论

FDGE多见于胃手术,但腹部其他手术后亦可发生。本组16例患者中涉及胃的手术11例(68.7%),其余5例未涉及胃的手术。腹部手术后FDGE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非涉及胃手术FDGE的发生可能于神经递质和调节因子、精神因素、术后腹腔感染、全身营养状况、电解质紊乱、食物甚至药物有关。因此,应该说腹部手术后FDGE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

腹部手术后FDGE的诊断,一般没有特异性检查方法。主要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胃造影和胃镜检查来诊断。要与低钾血症、炎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鉴别。炎性肠梗阻(本组1例)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但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胃肠道引流液增多。患者腹痛往往不明显,查体见不到胃肠形或蠕动波,腹部平坦,触不到明显的肠袢或包块,腹部扣诊多为实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音。腹部平片往往见不到明显气液平面。对炎性肠梗阻应采取非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将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为炎性肠梗阻,而贻误实施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FDGE治疗:①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树立长时间治疗的信心。②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TPN或EN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补充钾,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另外,3%盐水洗胃可消除残胃及吻合口水肿,有利于胃排空。③运用促胃动力药。禁食期间可给予胃复安、小剂量红霉素等治疗,使用3~5天后若症状无改善则停止。④中医针灸治疗: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可促进胃肠动力,也用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⑤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应非常慎重,只要少数经长期正规保守治疗确实无效的患者,才考虑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

1 秦新裕,刘凤林.重视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49.

2 刘然,张晓峰,龚惠.胃瘫的诊断与保守治疗(附12例报告).山东医药,2002,42(1):36.

上一篇:腹部外伤处理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肠间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