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8-19 08:26:07

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现场搅拌混凝土难以满足21世纪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多功能化、高效化的需求,商品混凝土以生产集中、规模大,便于管理,能实现建设工程结构设计的各种要求,具备质量稳定、技术先进、提高工效等特点,受到工程界广泛的认可。然而由于施工管理、技术力量、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有所影响。为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本文分析了商品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商品混凝土系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组份按一定比例、在集中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的优点。因此,商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由于装备水平、技术力量和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某些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混凝土强度及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构)筑物结构的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使用功能,因此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是确保建(构)筑物使用性和耐久性的基础工作。而由于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均质体,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比较小,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5%-10%,而且不与立方抗压强度成正比。因此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在理论上,混凝土的受力破坏,主要出现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上以及水泥石中。可见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强度和水泥石的强度。因此,水泥的强度、水灰 比及骨料的情况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此外还与外加剂、龄期等有关。但在施工中,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除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很多,养护条件、施工工艺方法、施工人员素质等都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影响。

1、材料影响因素

(1)水泥。水泥是商品混凝土的重要组分,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问、安定性、强度和水化热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熟料中含有游离氧化钙等有害物质,如果这些物质含量过多,在拌制和浇筑混凝土时,包裹在游离氧化钙表面的玻璃体薄膜未能完全破裂,里面的氧化钙颗粒不能与水充分作用。在混凝土硬化后,大气中的水分渗入混凝土中,游离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逐渐水化成熟石灰,体积膨胀,先在表面出现开裂、疏松和剥落,由表及里的损害混凝土构件,直至构件丧失承载力。

(2)骨料。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所以骨料的强度与性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很大。粗骨料除满足普通混凝土颗粒级配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以及泵送混凝土对结构截面、钢筋最小径距、实心板板厚对最大粒径的尺寸的要求。

(3)外加剂、掺合料。外加剂、掺合料虽然用量仅为水泥用量的5%以下,但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加剂的用量要求在2%的计量误差内,有些搅拌站既没有设置外加剂储料斗(罐),也没有计量装置,难以满足2%的误差要求。有些商品混凝土厂家对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性质、用量不够了解,盲目使用。结果在工程中出现快凝、裂缝等质量问题。

(4)配合比。原材料配合比是商品混凝土技术管理的核心,在满足现场拌制混凝土所要求的流动性(坍落度)和良好的和易性、均质性等条件之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和调整。搅拌站应根据混凝土的不同工程(如水下浇筑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和高速公路路面混凝土)、不同性能要求(如抗冻、抗渗、耐腐蚀)和施工环境(如雨、雪)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原材料并且做出配合比的合理调整。商品混凝土出厂时的强度高于现场人模时的强度,即出厂至入模的中间过程存在强度损失,幅度约在8%左右,因此,在商品混凝土出厂前应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相应的提高,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2、施工影响因素

(1)如果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会使水分蒸发,加剧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使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过多(对板、梁、柱,当坍落度

(2)在现场如果施工衔接不好或为了增加流动性,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临时加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且会导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量增加,使得在混凝土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严重的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涨模、跑浆,产生蜂窝、麻面、露筋等问题。

(3)使用商品混凝土不是在浇筑现场做混凝土试块,而是直接在混凝土生产厂家领取,不能直接反映实体混凝土的性能。

(4)浇筑振捣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性工序,浇筑振捣不认真、分层太厚、振捣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5)养护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工程对养护重视不够,养护不到位,认为养护就是洒水、就是淋湿,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大量流失。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

为了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规范操作,形成搅拌站、施工单位、质检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1、承包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单位时,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量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并经监理、业主单位批准,报质量监督部门备案;签订合同时必须按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报监理单位审查。业主和监理单位应到搅拌站实地考察,检查其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和化验仪器设备是否齐全,生产规模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还应在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检查其制度是否落实、管理是否完善、行为是否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

2、应加强对搅拌站的监督管理,主要应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作用。搅拌站既然属于工程的分包单位,监理单位除应审查其资质等级外,还应在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混凝土搅拌站的监督管理工作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混凝土供应单位,都有专门的监理单位进驻现场进行监督,并真正起到了控制质量的作用。但由于目前的一些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方面的技术问题掌握不尽全面,同时,针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监理工作相对来说是个新项目,许多监理单位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混凝土搅拌站监督的监理体系,所以监督工作不能做得很完善。笔者建议,为弥补技术上的不足,目前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监理工作可由监理公司和一些工程技术单位(比如综合型的检测单位)共同承担,充分发挥两个单位各自的优势,以达到真正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目的。

3、签定合同必须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报监理单位审查。必要时,应到搅拌站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工艺是否先进,试验仪器是否齐全,生产规模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等。

4、加强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如果把监理单位的监督工作看作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外在因素的话,那混凝土搅拌站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则是内在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定期开展有重点的技术培训,这无疑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质量都会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5、严格按规范规定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出据报告,以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6、施工单位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过程中,除应对商品混凝土拌和物性能逐车检查外,还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方面,工程监理单位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作用,确保工程质量。

四、结束语

优质的商品混凝土、强有力的施工和管理技术,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仁兴,陈曙光,顾素珍,诸鹏飞:《基于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方式的质量控制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2] 汤建中:《水工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的探讨》,《今日科苑》,2009年10期

[3] 武:《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补救办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4] 宋辉:《简论商品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上一篇:旋挖钻在西北地区电力建设中推广与应用的可行...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