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感特点 发展学生数感

时间:2022-08-19 06:47:57

结合数感特点 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敏锐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积累的过程。教师除了重视在认数、建立数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外,还要结合特殊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利用估算的模糊性发展数感

数感时时幻化出形象思维的可感色彩,还具有逻辑思维的缜密缩影,是建立在数学经验基础之上的综合数学素质的外显。数感带有较多的经验性和主观性,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具有模糊性。估算是对数量近似地处理,也具有模糊性。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角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形成较熟练的估算技能,例如:①化整估算。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可把参与运算的数看成近似的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等进行计算,如计算644÷7时,可先把644估成600、640或650,再除以27。有时,为使问题更容易处理,也可结合具体情境取一些特殊的值并估计结果,如将644÷7看成630÷7。②根据数位估算。如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③根据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小学阶段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以及整除的性质等规律进行估算。④联系实际估算。如根据“老年公寓里,12位老奶奶的平均年龄是78岁,8位老爷爷的平均年龄是76岁”可估出老年公寓里的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应该比78岁小,比76岁大。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估算方面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鼓励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如“王大妈家养猪年收入是5850元,养鸡年收入是3480元。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大约有多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估算策略有所不同,有的说:“5000加3000等于8000,850加480大于10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0多一点。”有的说:“5850少于6000,3480少于35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0少。”有的说:“这个数比5000+3000大。比6000+4000小。”学生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或简约。或转换,或补偿,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展示自己的想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逐步发展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估算策略、估算结果的多样性,能强化学生对数据合理范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利用算法多样化的差异性发展数感

数感与个体的思维品质有一定的关系,它是主体根据经验等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的判定。学生数感的差异性往往表现为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多样化算法中,做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如口算“15-9”时,学生的算法有:①从9开始数到15,看数了几个,就等于几。②根据已经学过的9+6=15,得出15-9=6。③15-10=5,多减了1要还1,结果等于6。④先把15-9看成10-9,得1,再加上被减数少掉的5,结果为6。⑤9-5=4,10-4=6。可以按个位“少4得6”“少5得5”的方法计算。第一种算法体现的数感还停留在认数、数数的水平。第二种算法体现的数感建立在加法算式中加数与和的关系的基础上。第三、四种算法是建立在已有的特殊的减法经验的基础上。第五种算法感悟到了减法算式中个位与十位数值之间的关系。这些算法都是基于学生自身经验水平和思维水平的,体现了自身数感的发展水平。其思维层次明显不一样。第一种是基于动作思维的。其他几种是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其中第二、三、四种算法思维清晰。使用第五种算法的学生独具慧眼,但思维比较朦胧。如学生未必意识到22-7就不能用“少5得5”。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算法后,帮学生理清算理、明析算法、优化算法,让算法成为学生数感发展的基石。当然,提倡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并不是反对优化。多样化算法体现的是学生数感的差异性,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必要的优化是促进学生数感发展的保证,是学生不断体验、感悟、强化数感的过程。

上一篇:“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体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