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不动就是立法

时间:2022-08-19 02:50:57

不要动不动就是立法

今年夏天天气酷热,发生室外作业热死人事件,于是有报纸发表评论《安全生产法当为“热死”撑腰》;上海几名法官,于是有报纸发表《禁法官生活糜烂须入法》。只要一出现问题,传媒便一哄而起地呼吁为某个具体问题或事项“立法”,似乎只要立了法,问题就解决了。

约束人们行为的条律是有层次的,能在道德范围内解决的不宜上升到法规层面;能在法规层面解决的,不宜上升到法律层面。若社会上的一切事项,不分问题大小和轻重缓急,都要以法律和部级法规的形式来规范,那么法律法规就会多到天文数字。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法律的执行也需要付出成本(人力和财力、时间和空间),成本大到高于成效,法律就变成了摆设。现在呼吁立法的事项,绝大多数已有行政规章和法规做了规范,并且多数对应着相关的上位法条文。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例如酷热天的室外作业,2012年已出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停止、缩短或者避开高温时段安排劳动者的室外露天作业。其依据是《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主张这方面立法的理由是,已有的行政规章“级别太低,容易被用人单位漠视”。显然,这种思路找错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既然有行政规章,主要问题就是落实规章,而不是把具体的事项提升到法律。

我国多年来一直在“扫黄”,禁止的法律法规很多。法官离开法庭就是普通公民,同样得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若这方面出现了问题,依法处置就是了,怎么还要专门为法官另外出台一部禁止法官生活糜烂的法律?法治的特征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若须加大处罚力度,也只能在已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采用处罚上限。另行为某类社会人群制定法律,不是法治的体现,而是人治思维的结果。

我们要把精力放到切实落实相关行政规章方面,解决无人执行或执行不力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社会冲突事项,首先要检讨已有的法规为什么不能得到执行,如何修改它们,使得它们能够得到执行。

上一篇:大数据能为电视媒体带来什么 下一篇:媒体越轨的危害与控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