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磁场”

时间:2022-08-19 02:34:10

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磁场”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深受师生们的关注。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批改、评讲,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另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畏文如虎”,每逢作文课,不少学生或愁眉苦脸,无可奈何;或一筹莫’展,叫苦不迭。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去编造、拼凑,致使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那么,如何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磁场,产生写作的欲望?笔者认为,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窄文”的主要原因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情感世界五彩斑斓,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兴奋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

博饼是厦门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到中秋前后,厦门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博饼,甚是热闹!每年中秋前后,我们也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博饼活动,之后让学生自由作文,学生兴致勃勃,写出的作文精彩纷呈。又如,我们曾经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老人,到医院采访意志坚强的病人……活动之后让学生自由作文,不少学生写出了《关爱老人》、《战胜挫折》等好文章。上综合实践课,教师就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素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运用辩论会、故事会、古诗朗诵等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们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用美妙的音乐来渲染写作气氛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美妙的音乐与情感的文学相得益彰,能激发人无限的遐想,拨动人内心的情感。将音乐引入写作教学中,更能够营造出不同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感染下,触动心灵,感受美丽,从而找到写作灵感。

三、用教材的事例来触动写作磁场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教材中的事例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一次,布置学生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文前,引导学生回顾语文教材中相关的作者和课文。如《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惨遭奇耻大辱,身废名败。但是他忍辱负重,执着于信念,终于著就信史照耀尘寰,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精彩的文学经典《史记》。编纂《诗经》的孔子,因身处困厄之境而写成《春秋》。他们面对逆境,善待生命,奋斗不息,成就了一番辉煌事业。此外,《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荒岛余生》《斑羚飞渡》、《热爱生命》、《再塑生命》等课文都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迪。学生在生命意识被唤醒的同时,也就触发了写作的欲望,找到了写作的磁场,写出了不少好文章。

四、用多媒体课件来点燃写作激情

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在作文教学中亦同样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相关实物图片、音视频素材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电充分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拉近了学生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差距,压缩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

例如,指导学生写有关“环保”的作文,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河流、湖泊遭到污染;北方一些城市遭遇沙尘暴、雾霾侵袭;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汽车尾气;暴殄天物、乱砍滥伐造成水源枯竭、植被破坏,盲目使用农药造成土地沙化……之后听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通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自然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一旦有了强烈的写作冲动,“胸中之积蓄”和感情有了倾泄意愿的时候,思路还会堵塞不畅吗?议论还会泛泛而淡吗?记叙描写还会僵硬呆板吗?

经过几年的尝试,我通过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磁场。作文课上,学生不再犯难,而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文思涌动,笔端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

上一篇:加拿大北极地区:挑战与机遇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