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时间:2022-08-19 02:12:39

关于创新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摘要:双创背景下,国家、高校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始逐渐在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举行基于创新能力发挥的科技竞赛,并给予优胜者相应的奖励。诸如此类的科技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关的创新实践的理论知识,面对复杂的理论构架知识体系、实验模型,很难将碎片化的创新意识组合到一起。为此,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实践课程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实践课程;科技竞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04-02

一、科技竞赛目的

大学生科技竞赛举办的宗旨旨在引导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科技竞赛的举办有利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将科技创新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注重科技发展的前沿,促使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加强对有关实用性课程的课程安排,逐步引导、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高校创新实践课程特点

1.以兴趣为导向的选修课形式。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立旨在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科技竞赛知识,使学生们能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完成科技实践的模型制作。为此,在进行创业实践课程设计时,要将其设计成灵活自由的选修课形式,方便学生们做出选择。同时,灵活自由的课程安排也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对于时间、上课地点的选择,可以使他们根据实践需要随时进行选择。

2.团队型的班级组合模式。创新实践课程的人数安排不可太多,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据实践和调查表明,人数控制在五人以内最优,为每一个团队型班级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型班级的人数控制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团队型的组合方式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问题探讨。

3.打破年级、专业的授课限制。创新实践课程相较于传统普通的以年级、专业课为指导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就是它打破了年级、专业课的限制。只要选择创新实践课程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对创新实践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便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加入同一个创新实践课程的班级进行学习,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特殊的课程设置体系,对于申请加入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要求。

4.准入要求。这就要求申报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课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理论、实践模型。因此,创新实践课程的申报者最好为大三、大四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大二暑假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暑期培,让其在具备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在创新实践课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转化能力。

三、创新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

创新实践课程的开设在高校要有规范、可行的操作流程,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实践课程的申报。每一门课程在开设之前都要进行一定的课程申报,经过学校有关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方可实施。为此,高校教师在设立创新实践课程前,要在进行相关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将教授的创新实践课程课题上报。

2.创新课程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及定题。高校教师在提交完相关的创新实践课程申报表后,接下来就是学校组织相关教学团队针对教师的申报表综合进行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如申报课程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教学可行性研究、社会实践可行性研究等多方面的研讨,最终形成一份书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研究报告上报到会议上进行研究,并且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选定拟开设的创新实践课程。此时,课程通过投票选举后就可以定题。

3.师生就课程进行双向互动选择。在创新实践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并且定题后,创新实践课程就可以面向学生进行招生。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方向进行相关的创新课程选择,这一环节是学生选择老师;但另一方面,由于创新实践课程多为团队、小组式教学,所招收的学生人数有限,如果选择进修该门课程的人数超过当时教师课程申报时的人数,教师就要对学生做出选择,通过一定的考核对学生择优录取,这一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4.创新实践课程的课程实施。在人员到位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创新课程的课程教学,创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与以往教研组组织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即创新实践课程的课程安排由教师自主规划决定。教师在自己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时事创新热点以及课程开设特点和教学实践目标组织学生们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交流,多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5.创新实践课程的课程效果验收。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效果的最好证明就是学期末学生们的实践成果,为此,学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的科技竞赛,来作为对他们实践教学的成果验收证明;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交相应的科技实践模型、科技创新论文实施报告,来完成创新实践课程的效果验收工作。

四、创新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1.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方法。学校在教学方法中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实践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总结、改进、应用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改进思维,并且通过实践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

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长年的组织合作关系,通过双边合作互利共赢,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还可以对有关科技模型进行创新型再造,将其作为科技创新竞赛的参赛作品;企业可以受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改进产品模型,同时学生的加入也有助于为企业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2.综合考虑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实践课程的设计由于打破了传统专业、班级的限制,小组内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专业,有的专业甚至跨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将不同学科的学科内容根据科技竞赛的不同需要组合到一起。例如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关科技竞赛的模型制作,若小组内有经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在科技竞赛中辅助完成科技竞赛计划书,如此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使他们分工明确,更好地完成创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科技竞赛的整体水平。

3.创设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课程的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一定的情境设计,使小组成员能够围绕一个话题、问题模型展开有效互动交流,并在交流互动中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有效创新。此外,小组间的互助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日后的科技竞赛中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适应不同的科技竞赛团队,帮组他们在科技竞赛中过关斩将,并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等.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

收稿日期:2016-11-30

基金项目:本文由“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何美凤(1978-),女(汉族),浙江诸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摩擦材料、镁合金可降解材料。

上一篇:不同形式的婚礼,给爱情无数种表现方式 下一篇:XML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