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时间:2022-08-19 01:21:01

论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摘 要:使用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是近几年来的趋势,数字媒体逐渐占领文化传播的舞台,它有传统媒体所不能相比的互动性、即时性等特性。如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艺术;虚拟交互;移动交互;传统文化

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工程师通过一个技术平台,为观众创造一个虚拟的互动体验空间。交互活动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指引访问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创造。[1]这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除了被运用到许多商业领域之外,也被运用到文化领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

1 虚拟交互艺术

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虚拟技术带来的高度逼真。虚拟现实通过模型建构、空间、视觉跟踪等技术,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高度沉浸感与交互的多感官空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身心合一、身心俱修的文化,它需要身临其境地感觉与体验,需要优游涵泳,方能真正得此文化之精髓。而数字媒体能够通过虚拟技术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可供体验的空间,它使传统文化不再是死的文化,而是如同鲜活的生命体。

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IBM公司与故宫博物馆合作开发了“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此项目利用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它是中国第一个通过互联网重现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是主要利用3D建模技术,在网络上打造的一个虚拟场景。它提供给游客充满沉浸感的操作,与传统网页大相径庭,是一个根据紫禁城场馆的位置制作而成的虚拟空间。游客可以任意在6条线路中选择任何一个景点进行游览,还包括现实中一般无法进入的太和殿。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每个景点都有对应的文字解说,游客只需单击鼠标就能获取这些信息,甚至能全角度观看景点的各个角落。游客甚至可以在游览过程中给自己设置一身自己喜欢的衣服,从普通宫女、太监、侍卫到大臣首领,甚至皇子、公主。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游客并不孤独,你可以看到在游览的其他游客,可以和他们打招呼、聊天,也可以参加虚拟世界中举行的蹴鞠、围棋、骑马等多彩的活动,也能参观如“嫔妃游园”“百官早朝”等虚拟场景。游客如果有特别喜欢的景点,更可以把自拍传到网络社区和大家分享。

“虚拟紫禁城”为广大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逼真的现实场景直接给予观众一种最为真实和直观的印象,通过在线互动式的展示刺激浏览者主动思考和肢体的参与,进行双向交流。当然,虚拟交互给人带来愉悦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数字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容易使人产生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虚拟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图文处理等多方面的便利,但也可能造成人类对数字技术过分依赖的后果。另外,数字媒体虚拟空间的高度逼真,也可能降低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力。针对“虚拟紫禁城”项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先生曾指出:“尽管采用大量的3D建模技术重现的文化遗产能让公众在交互、娱乐中了解文化信息,但这只限于浅层面的普及工作,数字技术的核心必须是内容为主,过于娱乐化会把真正的文化内涵给消解。”[2]

2 移动交互艺术

由于传统的PC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的方式受限于媒介方式,所以移动化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移动新媒体是一种将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结合的技术,使用户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自由收集和发送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创新与进步,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APP”就是应运而生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

移动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从2013年开始至今,故宫出品的APP已经有五款,分别是《紫禁城祥瑞》《胤G美人图》《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以及2015年初最新推出的《每日故宫》,跟着这些APP,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深度游览故宫。这几款故宫系列的APP设计,通过新颖的数字交互方式,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技艺、历史故事、古典手工艺品,让用户通过使用这些APP,随时随地了解宫廷皇室与知识典故。《皇帝的一天》虚拟了一个故事:小皇帝想出宫玩耍,于是,乾清门外的小狮子为皇帝找替身,从早晨5点起床穿衣开始,读书、骑射、上朝、用膳,玩家可以体会“皇帝”一整天的丰富生活。游戏中,小狮子充当“讲解员”,通过弹出文字,介绍清代宫廷礼节以及服装、文化等知识。[3]萌萌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游戏环节,使这款APP大获好评。但是,游戏的形象毕竟与故宫一贯严肃、权威的形象反差太大,短时间内可以利用趣味性的交互形式来满足用户对故宫的探索,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弱化故宫在公众心目中本该有的庄重、威严的历史形象,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应该认真思考“萌”过之后,后面的路要怎么走。因为公众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绝对不能忽略文化的传播形式对公众的影响。

移动媒体在未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移动交互兼具视觉感知和触觉感知,作为观众的反应模式,与用户之间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互动,它激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移动新媒体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承时机。[4]

3 交互艺术的发展及思考

从传统的PC虚拟交互到移动终端的交互,交互艺术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接受享受文化的权力和艺术实践空间。它以前卫的艺术形式,把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传统文化传播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形式上既继承了传统,又足够大胆创新。在传统和现实结合的形式中,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及网络环境的完美统一,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风貌。同时,交互艺术更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深入到人们生活中。它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发展,更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未来,万物互联,极大地丰富了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交互艺术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利用交互艺术的特性与优势的同时,应小心谨慎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和核心价值的提取,积极寻找新的传播方式、新的空间与新的展示方式,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使其传承下去。[5]

参考文献:

[1] 李涵.信息时代的蜕变――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及其市场发展[J].美与时代,2013.

[2] 黄涛,张雷.指游虚拟故宫――看皇帝吃饭与臣子下棋[N].竞报,2008.

[3] 赵楠.“皇帝的一天”:揭秘故宫APP创作团队[J].小康旬刊,2015.

[4] 郭敏.移动新媒体视阈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

[5] 朱鸿举.论数字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上一篇:创意设计助推苏南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下一篇:动画影片节奏的心理学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