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探讨

时间:2022-08-19 12:44:52

交通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探讨

【摘要】近年来,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资金的投入和TOD发展模式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然而却未能改变我国城市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的尴尬局面。事实证明,公共交通追逐土地利用需求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如何构建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以最终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协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市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出行需求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小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大城市的发展逐渐受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严重等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发展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经济指标的最大化,而应该是环境、人文、资源、经济等综合目标的最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本文针对交通规划中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

一、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目标及意义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动和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发展,影响并导向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从“十五”末至今,我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越来越明确,可供参考的战略思路也越来越丰富。城乡客运一体化、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成长策略、TOD发展模式等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思路,然而在解决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上从理论、评价到实践尚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路和理论方法。

本文拟从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发展理论框架,分析适合我国城市新城开发、中心城区扩张和改建的TOD发展模式,并提出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

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正TLU)具体是指在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准确预测远景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布局形态和规模,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和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的线网布设形式,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利用发展,通过合理配置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祸合关系,调控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规模、性质和强度,以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2.内涵

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是护TLU的首要问题;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扩展模式,界定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规模;在既定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和发展规模的情况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TOD发展模式。

3.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适用范围

对于土地利用开发成熟的城市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的调整范围已经很小,显然不宜采用DTLU理论以及TOD开发方法;因此,IPTLU适用于城市中心区的改建、扩张和卫星城镇的开发等。

(二)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内部祸合关系

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构成了一体化系统的祸合关系。合理配置二者的祸合关系是IPTLU理论的核心内容。

1.概念明晰

中心城区:为了缓减城市的居住、环境等压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将其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形成一些新兴的城镇)卫星城,与卫星城相对,原有城市及其周边连片发展形成的高度城镇化地区称为中心城区。

新城:卫星城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功能十分单一,成为城市的工业区、居住区(卧城)等;有的由于规划控制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卫星城己经名存实亡;有的逐渐形成功能相对完善,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城市,即称为新城。

2.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内部祸合关系

由IPTLU的概念及内涵可知,从宏观上看,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祸合关系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和土地利用的发展规模。从微观上看,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系统的祸合关系主要包括:TOD社区的合理规模、TOD社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和公共交通发展轴的公共交通站距;新城内部的主体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分担率和TOD社区的组合型式。

三、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理论体系框架

从对IPTLU系统的内部祸合关系可以看出,应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进行构建正TLU理论体系框架。护TLU理论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和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分析适合我国城市的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和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并建立模型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线网布设型式和公共交通方式;基于上述研究,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正TLU方法)TOD发展模式;最后建立我国实施TOD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微观上的源流互动反馈关系是基于土地利用开发为主导,公共交通发展则是为满足土地利用开发对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被动式发展。由于土地利用开发成熟的时间往往要滞后于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达到上限值的时间,从而使得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最终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因此,要实现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公共交通供给能力控制土地利用开发的方法;宏观上的支撑关系表明采用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居民可忍受的土地利用规模不同;以土地利用开发为主导的被动式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势必造成土地利用规模大大超出居民可忍受的范围,加之,以土地利用开发为主导的被动式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忽视了公共交通具有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作用,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扩展模式不合理,无法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形态。基于此,本文提出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并构建了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

结语:

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研究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了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在微观上的源流互动反馈关系和宏观上的互相支撑关系。通过对微观上源流互动反馈关系的发展演变研究发现,这种反馈关系是基于土地利用开发为主导的,公共交通发展则是为满足土地利用开发对公共交通的出行需求而被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张国忠.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陆大道.区位论和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景观设计在建筑总图设计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谈城市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