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

时间:2022-08-18 11:41:54

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

【摘要】 目的:考察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就诊的胃底贲门部胃间质瘤患者3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结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短,进食时间早,住院天数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对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肠间质瘤; 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35-02

doi:10.14033/ki.cfmr.2015.15.01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位置,最常见于胃,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有潜在恶性倾向[1-2]。其组织学形态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遗传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3-4]。现在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手术切除。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切除肿瘤,但是手术创口大,恢复较慢,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较大。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腹腔镜下切除胃肠间质瘤的方式,给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收集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3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术,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确定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胃底贲门部胃肠间质瘤患者38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8~70岁,平均(42.1±21.2)岁,病程2~10年,平均(5.2±1.6)年。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诊断明确,其中免疫组化的诊断标准为CD117、CD34及DOG1阳性[5]。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试验组男10例,女9例,年龄30~68岁,平均(38.4±19.2)岁,病程5~10年,平均(5.0±1.2)年,肿瘤大小为2.0~7.6 cm,平均(4.8±2.8)cm;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年龄28~70岁,平均(42.4±21.8)岁,病程5~10年,平均(5.3±1.6)年,肿瘤大小为2.0~6.8 cm,平均(4.4±2.4)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进行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之后安排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详细操作过程如下:首先让患者仰卧,呈“大”字位,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患者体征,待确定麻醉起效后,建立气腹。采用四孔法置入Trocar,取脐下10 mm作为观察孔,另外三个操作孔分别取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4 cm处、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4 cm处及脐与剑突之间,可以根据肿瘤位置适当调整Trocar位置。维持气腹压力在12~15 mm Hg。通过腹腔镜观察并确定肿瘤的位置,如定位有困难,则使用胃镜帮助定位。采用腹腔镜下肿瘤外翻切除术,首先用超声刀在肿瘤对应胃前壁切开,然后将肿瘤经前壁切口挤出,再用Endo-GIA楔形切除,最后间断缝合或用Endo-GIA封闭胃前壁切口,注意避免腹腔污染。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所有手术过程中,均需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患者出院后随访4~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阳性切缘比例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均未转成开腹手术。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26.5±56.0)min,术中出血量为(91.0±30.3)ml,术后排气时间为(2.5±0.6)d,住院时间为(9.4±1.2)d,以上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两组均未发现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胃间质瘤作为具有潜在恶性的消化道问叶源性肿瘤,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3,6-7]。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近些年,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从Siani等[8]首次使用腹腔镜进行胃间质瘤切除术开始,腹腔镜在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胃肠间质瘤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的首要问题是安全性,其关键是要完整切除肿瘤。由于胃肠间质瘤多为膨胀性生长,不需要切除过多的肿瘤边缘正常组织,并且由于淋巴结累计较少,也不必要清扫淋巴结[9-10]。这些胃肠间质瘤的特点为腹腔镜下性GIST切除术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腹腔镜下行GIST切除术,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即观察肿瘤大小来决定是否能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过大的肿瘤由于抓持困难而容易导致肿瘤破裂,因此一般胃肠间质瘤大小在5 cm以下的可以行腹腔镜切除术。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巨大的肿瘤可以结合手辅助技术轻柔操作,Berindoague等[11]报告了12.5 cm的胃间质瘤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第2个重要问题是对胃肠间质瘤外科标本切缘阳性的处理,手术尽量做到胃肠间质瘤完整切除,但是由于肿瘤位置在贲门附近,操作有困难,所以导致少数患者切缘阳性。因此,对胃底近贲门处的胃肠间质瘤要格外注意手术处理过程。

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就诊的胃底贲门部胃间质瘤患者3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发现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进食时间早,住院天数少,和开腹手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治疗胃底近贲门处胃肠间质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雪梅,绍银灿.胃间质瘤1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2):9-11.

[2]黄平,蔡国豪,周卫平.15例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13,24(17):2583-2584.

[3]张茜,张宏艳.单孔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质,2012,27(21):1952-1953.

[4]宋国庆,王强.胃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切除胃间质瘤37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50-2052.

[5]中国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301-307.

[6]黎尉浩,陈少骥,高静,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zl):122-123.

[7]刘斌,韩勇,龙闻.24例胃癌合并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3):63-64.

[8] Siani L M,Ferranti F,Steganuto A,et al.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 for multifocal gastric GS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hir Ital,2009,61(2):199-203.

[9]王鸿轲,吕高波,杨维桢,等.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临床体会(附9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181-182.

[10]赵群,李勇,王贵英,等.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146-147.

[11] Berindoague R,Targarona E M,Balague G,et al.Gan we predict immediate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splenomega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linical,anatomic,and pathologic fealures after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leen[J].Surg Innov,2007,14(4):243-251.

(收稿日期:2015-01-21)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疗效研究 下一篇:肾移植术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