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运营的价值观念及转化

时间:2022-08-18 11:08:43

私人博物馆运营的价值观念及转化

[摘要]私人博物馆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数量急剧增加,但随着运营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显现,也容易被快速淘汰。在文化经济学的观念中,博物馆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被多元地看待,能够形成具有文化特性的知识结构。本文旨在剖析博物馆运营中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内容及联系以及这些价值观念如何被转化到博物馆运营思路中,来探讨困境中的私人博物馆转型的可能性,以此发现私人博物馆运营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运营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性支持,博物馆和美术馆成为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私人体系也随之兴起。从2010年1月《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开始,民办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许多机遇与期待。根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数据统计,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达535家,上海地区有12家。 上海市在社团局登记在册的具有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资质的博物馆达16家。对比2011年度的数据,全国民办博物馆的达标入选数量减少了73家,可见私人博物馆发展在全国呈现出区域不均衡性。从这些私人博物馆的整体运营状况来看,资金短缺,展陈简陋,发展停滞甚至由于运营不善而停业等问题围绕着私人博物馆发展,即使在私人博物馆发展较快的上海地区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因而私人博物馆有必要厘清博物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并从中找到对应的发展契机并由此转型。

一、 成本递减的博物馆

博物馆具有非营利事业的特有属性,它虽然具备文化产业的一般特性,但并不容易进行持续性经营。根据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和格雷(Charles M, Gray)的博物馆展览经济学模型(图1),博物馆每日具有固定的运作成本(ADOC),参观行为同样会产生边际成本(MC),当参观人数越多,运作成本就能被更多地分摊。 只有当门票数额高于边际成本才能不造成赤字,因而博物馆展览功能是在单位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成立的,博物馆是成本递减的产业。这个数额可能高于一般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门票定价与参观人数曲线成反比。这对于本身观众数量并不固定也不足够的部分私人博物馆而言,就成为两难的选择。因而从博物馆本身的这一递减特性而言,博物馆应该受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011年开始的“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专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市就在这一年特别设立了“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专项,总金额在1000万人民币。 私人博物馆的基数大,真正具有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资质的则少之又少。因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并不能为所有私人博物馆找到出路。在政府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收藏,这是成本递减的关键,它是决定展览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私人博物馆主题性较强,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等等,在收藏策略上易集中形成体系,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在博物馆研究能力不具备的状况下则又难以实现。因而在藏品既有的条件下,探究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从更多元的层面实现成本递减。

二、博物馆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博物馆的价值包含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层面。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并非只针对参观门票以及纪念品商店销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索罗斯比(David Throsby)提出了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包含“私有财”、“公共财”及“外部利益”等方面。 “私有财”包含了上述经济收益以外,还包括了观众在教育活动中的消费经验以及来自企业、个人的社会捐赠。这部分“私有财”是目前博物馆在运营中普遍意识到的经济价值。此外,“公共财”则包含了更多的社会认同,是博物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公共财”所包含的文化、社会认同感以及对社会的促进都可能直接转换为经济效益,譬如说大英博物馆有偿提供所属版权的研究资料及藏品图片,以此提供相关研究者累积知识,获得学习经验。“外部利益”则关系到博物馆在相对区域内与其它产业实体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如增加此区域内的就业机会等,这是隐性的投资收益。在这些经济价值中,包含了特展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文化创意商品开发、数字化和版权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等内容。

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不同,是独立于经济价值之外的存在。文化价值不受到经济价值的刺激,也难以用实际价值来衡量。博物馆内展品的文化价值首先构成了这一内容,而博物馆在运营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创造文化价值,包括建筑空间对观众的思维影响,甚至是对个人经验、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与促动。 当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超越了一般的文化目的,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成分,则博物馆的整体价值将得到持续延伸,会超越经济基础的影响范围。这恰恰为博物馆的经济价值提供有效的推进。

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观念下,博物馆运营的有效可操作范围极为宽广,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私人博物馆而言,已有资源若能实现价值观念中的具体方向,则能提供观众更深层的文化经验,从文化性上加强博物馆与观众间的联系,以此获得运营的观众基础。其中同业结盟和异业合作就变得更为重要。

三、集聚能量与资源整合

博物馆群的概念及实践是实现博物馆资源最大化的典型。在博物馆群所带来的巨大文化经济优势的促进中,拥有具体条件的城市或地区都积极建设具有多功能效能的文化片区。如集合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文化设施的浦东文化艺术集聚区由此悄然兴建,从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正式开放所引起的参观热潮可以预见这一片区的发展前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苏州,以苏州博物馆为中心连接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以及其他纪念馆的集群建设,也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也就是博物馆经济价值的“外部利益”体现。由此可见,在过去以独立形象吸引观众的博物馆发展策略在今天全球化融合的过程中难以呈现最佳的状态。

私人博物馆在发展初期一般很难达到像美国史密森博物馆群(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规模,一些博物馆利用周边环境的丰富资源,或选择从孤立的商业区域搬入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这也是能够实现外部效益的一种方式。在2009年左右出现私人博物馆闭馆潮时,中华性文化博物馆、根雕博物馆、红楼梦博物馆等一批家庭博物馆迁出上海城区,搬入郊县旅游景区,甚至搬至其它二级城市,一方面减少运作成本,另一方面则可能利用周边更有利资源来获得有效的观众基础。

在开发外部资源之前,博物馆本身也应该对内部资源做最大化开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提供了有效的样本。它地处上海文化氛围浓厚的汾阳路地区,常年游客较多,但其本身藏品数量较少,展场空间也受到文化保护遗址的法式建筑的限制。在此基础条件下,博物馆尽可能地开发更多展示空间,并邀请、组织与博物馆主题相近的特展活动,包括国际玻璃艺术展、首饰工艺展等等,并在博物馆空间中参照生态性展示的方式,将工艺大师工作室设置在展场内与观众互动,并现场销售自主开发的文化创意商品。在这种多元价值观念的作用下,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从行业博物馆转至民办博物馆非但没有适应不良,甚至获得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不定期展览、教育活动合作也是资源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两馆在定位上并不冲突,相互间有可补足的内容,包括展览内容的差异性互补、有效观众群互补等。虽然短时期的“一票两馆”不利于“私有财”经济价值的发挥,但对分摊边际成本以及文化价值的加深都有直接促进作用,而这本身并不增加支出的策略联盟,对分属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美术馆而言,无形中可能形成内在的互惠影响。

四、博物馆功能的策略转化

博物馆运营策略上的转化来源于博物馆对功能定位的选择性实现。在博物馆四大功能(收藏功能、展览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外,体验功能、娱乐功能这些在过去博物馆不被过分强调的功能却是私人博物馆发展的可实现方向。相对于大型公家博物馆所强调的基本功能的厚实基础,私人博物馆有更大的弹性来发挥出具有特色的功能效应。前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生态性展示设置就是体验功能的发挥。观众在工作室现场与博物馆人员互动时,兴趣点得到提升,也更容易得到文化经验,由此促进经济价值的消费。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功能也能够辅助教育功能的实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与周边学校的馆校结合在体验功能的实现下更具教育能量,甚至吸引大学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进行课程实践的辅助教学。并且这一体验性也为工艺美术的师徒传承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问题,通过体验引起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在台湾,将博物馆活动纳入在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中成为普遍的做法。博物馆甚至由此开发相关课件,与教育系统合作,使数字化工作得到加值。

私人博物馆在功能实现上难以补足并非直接来源于收藏策略或者展览内容,更重要是在观念上过于僵化。主题性博物馆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兴趣,在于它具有直观鲜明的主题特色。在过去非互动性的博物馆观念下,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展品作为主要工作对象而在展览中被突出,因而博物馆与观众、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联系微弱,难以达到文化共鸣,更不必谈博物馆功能的实现。大型国有博物馆在收藏实力较强的情况下,即使忽略这一联系,也能够凭借多数量的特色展品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私人博物馆的展品则较为固定,若不能得到特展的支持,则文化价值也难以显现,更不必谈经济价值的实现。因而,私人博物馆在功能上进行转化是在已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活化展品及博物馆自身的可实现目标,寻找到适合本馆特色的可实现功能。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持续性的公共事业,因而私人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永续经营的运营观念,并深入挖掘藏品、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博物馆的经济价值无法脱离文化脉络。在文化价值的认识下,展览功能以及文创品、数字化工程的开发等经济价值才能更具消费针对性。私人博物馆的运营观念需要从家庭式的小众展示转化为具有文化效益、社会功能性的组织机构,以此开拓可实现的博物馆经济价值运作内容。

朱煜宇,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学、美术学。

上一篇:酒精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下一篇:中国传统食品包装的视觉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