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再思考

时间:2022-08-18 09:08:04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再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却异常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艺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装饰工程此起彼伏,这为环境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学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问题却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针对以往在环艺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加以思考,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我们应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特点,把握其动态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特点模式探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现代设计逐步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设计人员不断增加,设计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设计教育因此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一些困惑与忧虑,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到教学体制的改革,从大规模扩招到教育质量的下滑,从教师水平的下降到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这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重视最后的效果图。将效果图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评定核心,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衔接和完善的阶段成效。其结果是,学业完成后学生仍然不太会实际操作设计课题。到了工作岗位后,在面对设计任务构思时,只能习惯性地从网上或进口资料中吸取点“改良”的养分,“炮制”出的效果图始终脱离不了原本的设计风格,更谈不上挖掘设计创意的潜力了。

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与实践中,设计所蕴含的科学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再加上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致使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还依然停留在艺术的形式美感和表现技能的层面上,停留在个人情感的宣泄上。“设计与纯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艺术院校背景的设计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这点,教育方式也得尊重这一点。培养设计师跟培养艺术家是不同的。”①由此导致了许多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一般,不少设计变成了大众无法理解而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明白的枯燥定义。而一个优秀的设计是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对设计项目深入研究、透彻理解,对客户及社会大众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等努力的结果,使设计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在社会大众和消费者面前,并且是用最易于感受的方式,在诉之于理智的同时诉之于最普通的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感官与情感。使设计这一“高级又通俗”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把高级的信息内容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社会大众。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融多学科、多领域并与人们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城市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以及有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环境艺术设计如何以艺术设计学为主体,结合多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内容,强调“渗透”与交叉,形成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思路,这是一个新的定位问题。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国内学校的实际操作各不相同,还无统一规范。同时,国际上亦无“蓝本”可以参考。国内最早的几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体的学校,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脱胎于“室内设计专业”。观察国内该专业设置的初期,几乎都是对“室内设计领域”的延伸。时至今日,很多内容尚在探索之中,有待研究深化。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再探讨

目前,不少专业院校正进行着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从培养目标到教学理念,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形式。不少专业院校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及趋势,积极探索和及时总结,在教学中将“景观—建筑—室内”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通盘考虑,力求整体推进,并在教学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探索,以产、学、研的实践道路培养21世纪设计专业的实用人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办学模式,其成效显著、特点鲜明。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再塑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是以人为本,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就是以育人为本。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才培养是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第一职责。自古以来,教师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化成天下。学校不是企业,学生不是生产工具,也不是产品,更不是商品,他们是将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因此,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看成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以及在“艺术”和“设计”中,创造是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充分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并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的创造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在注重原理性教学基础上,采用更为开放的授课方式,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拓宽视野,融会贯通,强调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

设计办学产业化及教学实践市场化,是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校办设计公司,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打破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概念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的进程来展开教学,注重课程的实验性和原创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出去,在真实的市场背景中进行实践教学。如广州美术学院的集美设计公司,不仅在全国设计院校率先创建了一个设计服务品牌,更重要的是为本校的教学提供了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对社会和市场,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迅速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同时,引入“适量理论授课+课堂讨论+设计研究”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设计过程的教学,并建立了新的设计作品评价体系。

此外,增设设计研究所、设计工作室,深化教学实践内容。设计研究所是工作室的高级发展阶段,承担着设计、教学、科研三项重任,它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向高、精、深的专业方向发展,还能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研究与开发当前国内外的最新设计课题。在课题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成为设计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

3.师资结构双轨制

在师资结构上采用双轨制,提倡教学观念的转变,强调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增设系列讲座,间接获取广泛的实践经验。吸引企业人士来支持设立冠名系列讲座,以社会的人才为资源,在聘请讲座教师的传统观念模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人士来校讲学,为设计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教学观念、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思维以及新鲜的市场活力。全方位的系列讲座,能够使学生获得很多在实践点和教学基地中学不到的实际经验,如工艺流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材料分析、客户沟涌、协调组织、管理经验,成本预算等。这些系列讲座与对话能够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起到很好的铺垫与引导作用。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体系仍处在探索之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恰如其分地融合起来而不失偏颇;如何保证学生在坚实的学术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打破课堂的局限,引入更多实践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的。我们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套路,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实践与市场相结合,开发更多教学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注释:

①郑曙旸,聂影,张柏萌.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04.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风景色彩写生课的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艺术设计与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