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2-08-18 09:03:1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宗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所以一定要抓好。教师还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勇于质疑、积极交流的习惯。总之,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综合素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勇于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42-02

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宗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师还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锻炼学生勇于质疑、积极交流的习惯。

一、语文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中学课本中收录的课文大都是典范的篇章,文学和道德兼修,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优秀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许多作者的生平及社会背景,可以把历史进行再现,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其中还渗透了执著、坚韧和自强不息精神,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所以,中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的训练下,自觉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不断地提高道德情操、思想素质。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四大方面均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三、语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一个人一定要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教材中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品格。学生在用心地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会受一次震撼和启迪,有时也会出现自我创作的冲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语文学科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叙事性强、富有思辩性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充满幽默风趣的,还有优美精妙的。这些不同的风格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它可弥补学生对自身生活环境和人际沟通的障碍。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自我独特的语言风格,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五、中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关系

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教与学融为一体,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中学语文的教学,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全盘考虑,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和教学媒体的运用上一定要环环相扣,真正地做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教材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可以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吸收一部分知识。

2.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语文学科通常以其得天独厚的美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中一波三折的动人故事,优美简洁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议论都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如果再加上教师创设情境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比如对于一些发挥性试题,教师就可以问:“你是怎样思考的?”“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做呢?”在这样创设情境的提问下,学生一定会进入积极地思考状态,从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思路入手,切合实际地来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能达到导与学的完美统一。

3.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素质,让其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主要是记叙文,大多是以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相结合的典范,文质兼美。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深度思考,并且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再阅读课外书籍时,便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对于新文章的品味鉴赏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4.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交流的学习习惯。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爱好学习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疑问能够得到解决,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多说、会说,让学生放开去陈述自己的见解、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作一些评论,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既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素质。另外,学生的思维过程还需要一个书面性的呈现,即写作。教师要设法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动机,使其乐于动笔,通过练写各种体裁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使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它承载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构建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实抓好中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点带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一线中学教师能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教学之本,在教学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一定能为祖国培养出栋梁之才。

上一篇:《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 下一篇:《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