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30例

时间:2022-08-18 08:29:36

【前言】针药结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30例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 2.1.1体针疗法是目前痤疮治疗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以颧、颊车、下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结合辩证配穴治疗本病,肺热配肺俞、尺泽,肺胃湿热型加阴陵泉、曲池、内庭;肝郁气滞型加太冲、三阴交;心脾两虚型加神门、三阴交。血瘀痰...

针药结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30例

摘要: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内服、针刺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外用洗剂治其标.消脂收敛.杀虫止痒,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痤疮中药治疗针灸治疗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临床表现为头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色粉渣,严重的痤疮治愈后可遗留凹陷性疤痕,影响容貌,常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痤疮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经治3O例患者,女17例,男13例;年龄在2O~35岁之间;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7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

2.1.1体针疗法是目前痤疮治疗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以颧、颊车、下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结合辩证配穴治疗本病,肺热配肺俞、尺泽,肺胃湿热型加阴陵泉、曲池、内庭;肝郁气滞型加太冲、三阴交;心脾两虚型加神门、三阴交。血瘀痰凝配血海、丰隆;便秘配天枢、支沟;月经不调配太冲。另以面部皮损区集中部为中心,酌情用数根1寸长毫针呈l5度角向心围刺,针距约为半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l0次为1疗程。

2.1.2自血疗法:从自身浅表静脉抽取静脉血,再在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穴位注射。

2.1.3刺血疗法: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在耳穴(内分泌、皮质下等)、经穴(曲池、大椎等)点刺放血,隔日1次,5日为一疗程。

2.1.4针罐并用法:在大椎用消毒的三棱针挑出一白筋后,在出血点处拔罐,拔出3-5ml瘀血,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2.2中药治疗

2.2.1中药内服治疗

以四物汤加味为基础方生地10-15g,赤芍10g,归尾10g,川芎10g,炒山楂15g,炒莱菔10g,湘曲10g,辩证而用药,肺经风热加生槐花、玫瑰花、辛夷花、金银花各10g;痰凝瘀结加夏枯草、浙贝、紫花地丁、瓜蒌、败酱草等各10g;

痤疮瘢痕形成,皮肤萎缩加桃仁10g,红花6g,丹参10g,随症加减,水煎服,一日2次,7日为一疗程。

2.2.2中药外洗法

以徐长卿15g、侧伯叶30g、皂刺15g、九里光25g、透骨草15g、猫爪草15g、石榴皮15g、青蒿15g、白芷15g等煎水外洗。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痤疮消退,皮疹逐渐消失,皮肤恢复光润;显效:痤疮未完全吸收,无新疹出现;好转:痤疮大部分消退,偶有新疹发生,但较治疗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

3.2治疗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3O例患者,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4讨论

中医认为痤疮是素体阳热偏盛,生机活泼,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体表脉络充盈,气血瘀滞,因而发病。另外,辛辣之品,属阳性之物,便奢日久,更能助阳化热;鱼腥油腻之品,过食则中焦运化不周,积久亦可化生火热,热熏于面,则生红色粟疹之类。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化湿生痰,痰血互结,致使皮疹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囊肿。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取局部颊车、下关以疏通局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取合谷、曲池、太冲清热凉血,疏通雍滞之气血,足三里补脾胃之虚,以促进脾胃运化水土,三阴交调节冲任气血,丰隆以化痰;自血疗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刺血疗法、针罐并用法使瘀滞之气血得以外泄,泻血中之热。采用中药内服,四物汤以凉血行血退斑山楂、莱菔等以清脾胃之热,消食导滞,加以花类药,花质地轻扬,性味以辛甘性温居多,酸寒次之,血得热则行,风得辛则散,酸能柔肝,寒能胜热,对于肌表之疾,皆属正用。

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内服、针刺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外用洗剂治其标.消脂收敛.杀虫止痒,内外结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

上一篇:浅析骨科夹板固定四肢的临床应用方法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敷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