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式复习法在高三复习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8 05:55:08

材料解析式复习法在高三复习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高考试题普遍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背景下,如何让高三复习更能适应变化的需要,本人尝试采用材料解析式复习法以取得复习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材料解析;高三复习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s review method in three high review application——to the person teaches the version high school history has to study 1twenty-sixth lessons of “world much polarization trend” for example

Shen Liyun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questions generally pay attention to new materials, new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background, how to make the school review will need to adapt to change, I try to use the material analytic review method to obtain review target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view, and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s; Gao Sanfu reviews

在进行高三复习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线索脉络,向学生讲解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做的功课。复习的方法,也大多如市场上销售的教辅资料一样类似知识点的梳理,往往以网络化、表格式,更多的以填空的形式来呈现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样的知识结构复习法,其优点是简单明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忆,体现了“浓缩的都是精华”。但笔者认为,这种复习法无非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是“炒冷饭”、“吃回锅肉”式的复习。在新课程高考试题普遍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背景下,根本无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无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在复习教学中笔者尝试选用知识结构的材料解析式复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为例说明,仅供参考。

通常,我们复习本课时基本采用如下的知识结构: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过程、影响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背景、表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宗旨、影响

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照教材归纳出背景、过程、影响等的知识要点即算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复习目标。这种复习法对付老高考确实很有效,但在新课程新高考试题面前根本无法达成目标,因此如果按照材料解析式复习法则为:

1 走向联合的欧洲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 摘自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四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参考答案:(1)欧洲衰落(经济发展的需要);(2)美苏威胁(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3)法德和解是关键;(4)共同底蕴 (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

1.2 阅读欧洲一体化大事记,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些特点。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盟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2004年,波兰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增至25国。

参考答案: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欧洲走向联合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1966年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联邦德国勃兰特政

府于1969年提出“新东方政策”,实行“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

——摘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参考答案:对欧洲①经济:使西欧经济实力大增。 ②政治(外交):西欧国家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世界: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1 图1中高耸的太阳神塔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请结合本课内容,归纳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图1参考答案: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让日本大发战争财;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加强发展对外贸易。

2.2 阅读下列材料,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参考答案: 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课内容,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标。

材料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帝国主义正在削弱。殖民帝国和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其它形式的外国压迫,正在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许多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平等的斗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样,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正在对国际关系的改善继续作出日益有效的贡献。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参考答案: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

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课内容,这番话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对外奉行什么政策?

材料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参考答案:不结盟、非集团。

3.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课内容,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材料 在东西方对峙、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的严峻形势下,正是不结盟运动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并坚定不渝地推动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钱其琛在第十次不结盟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答案: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中采用知识结构的材料解析式复习法至少有如下好处:

第一,这种复习法时刻注意把新材料、新情境贯穿于平时课堂复习之中,所给的新材料、新情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以及适应创新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从而能有效地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第二,在目前高考为“一标多本”的形势下,这种复习法适应了“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而采用填空式、网格式等复习法则又陷入老师死灌教材、学生死背书本的境地,这与新课程、新高考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大量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也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它不是过去知识的简单再现,“炒冷饭”式,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复习,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提升。这样的复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复习课的兴趣,更有利于“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对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有材料必有问题。“设计问题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思考,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第二,材料贵精不宜多。材料的选择要与所学主题内容紧密结合,不能为了创设新情境而游离于主题之外。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历史感到厌倦,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实际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警惕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正在出现的由过去“灌教材”到现在“灌材料”的现象。

上一篇: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