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枣庄茶树病虫害的气候、地理因子及对策

时间:2022-08-18 01:11:36

浅析影响枣庄茶树病虫害的气候、地理因子及对策

摘要 根据枣庄市的气候特点及地理因子,分析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掌握气象条件、地理因子与茶树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从而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 茶树生长;气象条件;地理因子;病虫害;对策;山东枣庄

枣庄是山东省主要产茶地区之一,茶园面积近667hm2。其茶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山区,海拔在100~600m的丘陵山地均有分布。枣庄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但适宜的生态条件也给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1适合生产优质茶叶的气候、地理因子

1.1适宜茶树生长的气象因子

茶树是喜光植物,对光照要求特别严,太阳光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适宜茶树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2℃。地温日平均需11℃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3℃。雨水充足也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必要条件,但过多也有不利品质的影响,一般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比较适合。

1.2适宜茶树生长的地理因子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特别严格,一般要求是土层厚达1m以上并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pH值4.5~6.5为宜。茶园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 000m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以下。

2枣庄市的气候和土壤情况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2.1日照

枣庄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一般在2 512.0~2 768.4h之间,日照时数地理分布的特点为山区丘陵多于平原洼地;全市平均无霜期在205~228d之间。从地形与无霜期看,山区、坡地无霜期比一般平地长20~25d。枣庄市大部分茶园分布于山地、丘陵,以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仅给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日照时数与无霜期的延长也延长了茶园病虫害的生活史。

2.2温度

枣庄市茶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5℃左右,严寒酷暑日数较少,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大多数害虫均无明显越冬现象,从而延长了病虫害在茶园的危害期。枣庄市干旱季节和雨湿季节区分明显,致使茶园病虫害也相应表现出季节性的种群数量变化和危害。由于11月至次年5月前的干旱几率较大,比较耐旱的害虫种类如茶蚜、叶螨类、茶黄蓟马等危害一般较为严重;随着气温的回升,雨湿季节的到来而危害减轻。此时,由于低温和干旱而受抑制发育滞缓的病虫害如茶毛虫、茶黑茸毒蛾等类害虫则发育加快,种群数量明显增大,危害也愈加严重。而在山区和高海拔茶园发生普遍的一些真菌病害,如茶白星病、茶园赤星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危害严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茶云纹叶枯病等高温高湿型病害则危害加大,严重时,引起茶园成片茶叶大量枯黄和脱落,导致茶树势衰弱。

2.3降水

枣庄市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左右,是山东省降雨量较充沛的地区之一。降雨量的增加给茶园内经常发生的低温高湿性病害的发生创造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同时加速了一些枝干病害的传播蔓延。

2.4土壤与地形

枣庄全市均有茶树种植,且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全市茶园土地大部分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其pH值也在6.0左右,茶园所处的海拔高度在100~600m,土壤通气性、透水性能良好。枣庄市的气候条件、土壤、地理条件基本符合茶树栽培和正常生长;但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是茶园病虫害适宜的繁衍地。

3防治技术及相关对策

由于枣庄市茶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山区地貌错综复杂,为全市茶树创造了独特、优越的生长环境;但同时茶园适宜的生态条件使茶树病虫害得以大量繁衍。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给全市茶树业的发展带来障碍,为解决当前茶树生长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茶区应发展以生态为主体、植物种群多样的立体复合生态茶园,促进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林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保护林带、茶果、茶林、茶药等茶园,进一步维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群落之间良好的调控能力,以达到限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目的。

(2)了解茶园内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种类、危害状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掌握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大力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

(4)保护和充分利用病虫害天敌资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春季大棚辣椒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葡萄裂果病的原因分析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