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8 01:10:33

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科研课题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课题:2013063

摘要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脑瘫合并言语障碍患儿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做基础治疗和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做头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1~3岁与3~6岁患儿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性瘫痪;认知障碍;头针;言语训练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认知障碍。临床观察发现,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与干预年龄相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脑瘫合并言语障碍患儿121例,全部病例符合2006年长沙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均不伴有听力障碍。121例患儿按言语障碍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经“Gesell诊断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以DQ表示),治疗组中4例认知中等(90分≤DQ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推拿、运动治疗1次/日,30min/次;理疗、药浴据患儿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肌张力情况选做,30 min/次。言语训练: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构音器官形态与功能检查评价表,对每个患儿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矫治训练方法,由语言治疗师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的训练。①构音器官运动训练。a.改善下颌感知觉,矫治下颌运动障碍:将大拇指置于下巴尖处,其余4指指尖置于颞下颌关节上,下颌上下运动,手指感受下颌运动时关节打开、关闭的情况,以增强下颌感知觉;采用咀嚼法、高位抵抗法、高低位交替抵抗法矫治下颌运动受限;低位抵抗法、侧向控制法、前位控制法矫治下颌运动过度。b.提高咬肌肌力:治疗师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深压、敲打、拉伸患儿咬肌,将专用振动器套在食指,轻轻地震动患儿咬肌,几种方法交替进行,以提高患儿咬肌肌力。c.改善唇的感知、运动功能:进行唇部按摩和唇夹压舌板、吸管进食、吹卷龙、吹泡泡、模仿大笑、i与u交替发音等训练,增强唇的感知觉、提高唇肌肌力,促进唇的运动。d.改善舌的感知、运动功能:运用专用的软毛刷向上、横向、前后、后前刷舌尖、后前刷舌侧缘等方法增强舌的感知觉,运用舌前位运动训练器和舌后位运动训练器训练舌的运动功能。e.呼吸力度训练:让患儿吹气球、哨子、玩具喇叭、口琴等,逐渐增加吹气力度。②构音训练:利用泰亿格言语训练系统对患儿进行训练。a.构音运动训练:利用重读训练提高呼吸、发声和构音系统的协调运动能力。其中慢板节奏训练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训练,建立正确的平静呼吸方式,促进相关呼吸肌群与发声肌群之间的协调;行板节奏训练主要用于呼吸、发声和构音的协调运动,增加呼吸肌群、发声肌群和构音肌群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强正确的言语呼吸方式。发声运动训练:下颌韵母练习下颌到达不同位置的运动以及在不同位置间的转换运动;唇韵母练习圆唇运动、展唇运动以及圆展交替运动;通过双唇b、p、m等,唇齿音f开头的音节组成的大量词语,练习唇在言语过程中的两种运动模式;舌韵母练习舌在不同位置的运动以及不同位置的转换运动;舌声母练习舌在言语过程中的6种运动模式,包括马蹄形上抬、舌后部上抬、舌面上抬、舌尖上抬和下降练习、舌两侧上抬和舌叶上抬练习。b.构音语音训练:运用生动有趣的动画、游戏方式对患儿进行音位感知、音位习得、音位对比、音位强化练习,让患儿认识、体会每个音位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和发音要点。c.利用视、听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语言理解发展学习训练,加深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提高患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各项训练共30 min/次。头针治疗:取额五针、四神聪、颞三针及言语1、2、3区,局部75%酒精常规消毒,以长25.0 mm,直径0.4 mm的头针与头皮呈15°~30°夹角、斜刺深度达帽状腱膜下层,留针30 min/次。对照组做基础治疗和言语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做头针治疗。各项治疗每天1次,每周连续6天,休息1天,4周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周,继续下1个疗程。

疗效判定:评定依据:参考200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以Gesell量表适应的发育商评分为依据。婴幼儿期,适应主要指感觉运动技能、沟通技能、生活自理技能及初步的社会化技能,因而患儿适应的发育商能体现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定标准:由同一专业测试人员对各组合并认知障碍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测评,前后对比。①显效:提高>15分;②有效:提高10~15分;③无效:提高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作x2检验,P

结果

治疗组60例合并认知障碍患儿中,1~3岁患儿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5.24%;3~6岁患儿显效4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有效率92.31%。对照组53例合并认知障碍患儿中,1~3岁患儿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有效率91.67%;3~6岁患儿显效O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有效率72.41%。经卡方检验,两组中1~3岁与3~6岁患儿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认知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其基础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正常,任何引起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因素,必将导致认知障碍,因此,脑瘫患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资料记载,74.5%脑瘫患儿合并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发育落后,是导致脑瘫儿童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头针疗法是中医学针刺头部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头为诸阳之汇,针刺头部腧穴,可调达诸阳,输布气血,起到充实髓海,健脑益智之效。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这些腧穴可增加病灶血流量,激活休眠状态的脑神经元,促使受损神经元修复和再生,从而使患儿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言语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

5~6岁前是一个人智能发育的关键期,0~3岁时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发育发展最为迅速,早期干预可使脑瘫患儿受损神经元的功能得到代偿,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本文治疗组与对照组合并认知障碍患儿中1~3岁与3~6岁患儿认知能力均有提高,1~3岁疗效明显高于3~6岁患儿,此结果验证了上述观点。

上一篇: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