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时间:2022-08-18 12:28:21

摘要: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1]。因此,本类药物又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许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作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65-01

临床上一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许多品种兼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广泛而有效地用于解除一些疾病引起的发热、疼痛和炎性症状,故统称解热镇痛药。尽管这类药大多数有抗炎作用,但在化学结构上又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也称非街体抗炎药[2]。本类药物尚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用于解热时,仅使发热患者的体温降低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

1 解热镇痛药的种类

按主要的药理作用不同,本类药物可分为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和抗痛风药。若按药品化学结构的不同则可分为:(1)梭酸类: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三柳胆镁(痛炎宁)、水杨酸镁等],丙酸衍生物类[如布洛芬(芬必得)、蔡普生(消痛灵)、蔡丁美酮、酮洛芬、舒洛芬、非诺芬等]和芳基乙酸类[如叫噪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诺力)、双氯芬酸、托美汀等];(2)乙酞苯胺类:对乙酞氨基酚(扑热息痛)等;(3)毗喳酮类:保泰松、安乃近等;(4)喜康类:炎痛喜康(毗罗昔康)、美洛昔康(莫比可)等;(5)选择性COX-2抑制剂:美舒宁等;(6)其他:金诺芬等(瑞得)。随着医药临床的积累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副作用较大和/或疗效欠佳的解热止痛药逐渐被淘汰(如氨基比林片剂、非那西丁片剂等),一些疗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新品种不断开发,临床医师、药师和患者都要及时了解这些新进展,提高医疗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3]。

2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作用

正常状态下,人体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范围(正常成年人体温在37U左右),以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一切复杂的生命活动。在一些疾病状态之下,发热激活物(如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体内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使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量增加。由于前列腺素E是一种极强的中枢性致热介质,能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发热。解热镇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使下丘脑神经元中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减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而体温调定点复原,并主要通过出汗和扩张皮肤血管等方式促进散热,使体温下降直至恢复正常。

3 不良反应

(1)本类药物多属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疾病的病因与诱因,有时可因用药掩盖了症状而影响诊断。因此,对诊断不明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2)老年人及体弱者可因高热骤然降温、出汗,引起虚脱,应权衡利弊,掌握适当剂量,避免大剂量过度降温[4]。

(3)注意矛盾反应如大剂量及中毒量的阿司匹林可致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诱发和加重变异性心纹痛、体温升高、促进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等。故解热镇痛药应用必须适量。

(4)避免长期应用除用于风湿热及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一般疗程不宜超过1周。

(5)本类药物均对消化道有明显刺激作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故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或慎用。且在应用过程中,均应禁酒。

(6)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如对阿司匹林过敏,应用叫噪美辛、蔡普生、布洛芬、毗罗昔康也可能过敏。

(7)本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肾毒性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尤其是对乙酞氨基酚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应禁用。

(8)本类药物多数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长期用药应定期检查血象。对造血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尤其是安乃近或含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应禁用。

(9)阿司匹林、水杨酸盐、叫噪美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故孕妇应禁用。

因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抑制环氧化酶COX-2出现抗炎作用,有的要抑制COX-1而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故要避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性抑制COX-2的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经济条件不好的,服用此类药物注意服用时间和剂量。如抗关节炎药:舒林酸(奇诺力)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毗洛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可塞风)、美洛昔康(莫比可)、奥沙普嗓(诺松)与饭同服,可减少胃戮膜出血。非街体镇痛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贝诺酷、对乙酞氨基酚、叫噪美辛、布洛芬等,为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大多数应于餐后服,惟有塞来昔布(西乐葆)除外,食物可延缓其吸收。

综上所述,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0

[2] 刘漫.国内外解热镇痛药发展概况[J].医药研究,2004,3(40):50

[3] 刘富佳,田丁.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粒细胞缺乏4例[J].中国处方药,2003,7(7):61-62

[4] 王珠劳,李新平,王林.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05):23

[5] 陈婉霞,陈幸谊,林小风,潘虹燕. 解热镇痛药用药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03):18

上一篇:小儿感冒的诊断及其并发症的讨论 下一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