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文本的再构

时间:2022-08-18 12:10:01

小学英语教材文本的再构

小学英语教材为教师按照科学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设立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也为教师呈现了精心组织的文本内容和活动范本。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1]本文结合外研社出版的三年级起点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从文本目标再构和文本内容再构两方面探索小学英语教材文本再构的策略和方法。

一、 文本目标的再构

基于文本制定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2]对文本目标的再构,不仅要考量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也要分析教材文本的主题范围、知识宽度和技能要求,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为核心。

1.语言知识目标的再构

语言知识的增长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语言知识目标的科学设定关系着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使用到的语言资源。因此,在设定语言知识目标时,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主题和文本内容,联系现实场景中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设立能充分满足学生语言交流需求的教学目标。当教材预设的语言知识目标无法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语言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是学生能力之内、对真实语言交际需使用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摆脱教材预设目标框架的禁锢,重构语言知识目标,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应用英语于实际生活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Go Straight on 一课,教材预设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beside”“next to”“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等关于表达地点方位和问路指路的短语。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的地点处于“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一条街的对面”和指路时会使用到“到马路对面去”这样的意义。因此,与本单元主题非常贴近的“is across from”和“go across”这两个短语,如果不在本单元引入,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交流中遇到想要表达却不会表达的问题;而这两个短语难度不大,容易掌握,不会对课本预设知识目标的掌握造成阻碍。因此,在设定本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可适当扩展知识目标的范围,增添“is across from”和“go across”两个短语,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相关短语,更流畅、清楚地表达意义,满际需求。

又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4,本模块是关于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知识,其中第一单元介绍美国的感恩节、国旗日、圣诞节。仔细分析教材就会发现,万圣节并未在本单元出现。实际上,万圣节是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小学生日常阅读、视频观赏和商场活动中常常会接触相关知识,也对这个节日有兴趣。因此,在设定本单元知识目标时,教师可简单引入万圣节知识,将“Halloween”“Treat or Trick”等短语设定为知识目标的一部分,并利用替换的方式嵌入课文对话,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

2.语言技能目标的再构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有效地展开听、说、读、写活动。但是,小学英语教材因篇幅所限,每一主题内容通常只能呈现单一场景,无法突出语言使用的多样场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技能目标时,基于文本呈现的技能目标和教材内容提供的语用场景,联系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将原有技能目标的应用范围适度扩大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聆听、述说、阅读和写作的场合,使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文本的场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六年级上Module 10 Unit 1的教材预设语言技能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祈使句发出指令,也能根据指令做事情,教材提供的句子是:“Don’t talk in the library.”和“Please stand in line.”来要求和制止他人,场景在图书馆。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所参与的场所有很多,许多场所也有保持安静或要求排队等规则或人们需要自发遵守的规则,教师可适当将本课的技能目标迁移扩展,设定为:“能够在图书馆、食堂打饭、公交车候车和超市收银台四个场合使用‘Don’t talk loudly.’和‘Please stand in line.’来发出指令,提醒他人要遵守规则”。

3.情感目标的再构

语言教学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美好情感和树立自尊、自信、自爱的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教师在设立情感目标时,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情感教育与语言知识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的心灵体验和道德发展。在设立情感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进行情感目标的再构。

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2 Can Sam play football一课,教材预设的情感目标是教导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在设定本课情感目标时,应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巧妙再构情感目标,将文本转化为“I can’t jump high,but I can jump far. I can’t play football,but I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t jump high now,but I can do it in the future. I can’t play football,but I can do it in the future. ”学生在朗读和表演韵句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有不足,也有长处;虽然有的事现在力所不及,但今后会有发展,从而培养起自尊自信、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情感目标的再构,能更巧妙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二、 文本内容的再构

对教材文本内容的再构,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基础文本,基于学生现实学情,再构文本体裁、主题和语言构成,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1.教材内容本身的再构

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活动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但这一基础教学内容往往呈现核心语言点,对实际使用中相关联的语言知识介绍不足。因此,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写。

一种方式是改变文本形式。以六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2 What’s your hobby?为例。本课主体部分为一则教师与四位同学之间的对话,教师询问他们各自的爱好。考虑到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听说技能,课堂教学需更注重语言知识的应用扩展,因此,教师可稍微修改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小组调查活动。请学生四人一组调查组内同学的爱好,并请一位同学代表报告,从而训练学生进行流畅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将教材中的对话意义重组,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Hello, everyone! There are four students in my team. Sue likes collecting dolls. She’s got dolls from China. Jack likes reading. He’s got a lots of books. Taotao’s hobby is flying kites. He’s got some Chinese kites and he has a dragon kites. Xiaoxue’s hobby is riding bicycle. She has some photos of her new bicycles.

另一种方式是增加表达形式。例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1 It’s the ABC Song部分,教材提供了一首传统的字母歌,作为本课巩固活动的文本。“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X Y Z, Now you see, I can say my ABC.”这首歌曲虽然主题紧扣本课语言点,但歌曲未能分角色演唱,学生在歌唱中未能充分展示个人爱好和特长,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文本。教师可以借用Greg & Steve的ABC Rock,改编部分歌词,将具有对话、表演元素的字母歌引入课堂。再构后的歌曲如下:

T: A B C(Ss: a b c)

T: D E F G(Ss: d e f g)

T: H I J(Ss: h i j)

T: K L M N O P(Ss: k l m n o p)

T: Q R S(Ss: q r s)

T: T U V(Ss: t u v)

T: W(Ss: w)

T: X Y Z(Ss:x y z)

T: Come on!

Boys: Oh,boy! We're singing,singing.Oh,boy! Oh, boy! Oh,boy!

T: Come on!

Girls: Oh,boy!We're singing,singing.Oh,girl!Oh,girl!Oh,girl!

这样,一首单调的独唱歌曲就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表演和演唱,歌曲的表演从单一的一个角色唱变成了教师唱、全班齐唱、男生唱、女生唱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如果继续重构文本,还可以结合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的dog、cat、bird、panda等小动物的名称,分配给学生各种动物角色,轮流演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复习了旧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入,使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更加轻而易举。

2.单元内部及单元间内容的再构

单元内部文本再构主要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尊重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对同一单元内课本提供的教学活动前后顺序调换,对不同文本内容和活动进行整合,以最优化的教学文本应用于课堂,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有效地将新知识融于自己的语言认知体系,更自如地表达思想。

如五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2,活动3是练习“It is easy for sb. ””It is…”句型,第4个活动为语音训练,第5个活动是诗歌,第6个互动是做猜测游戏,通过以“Is it…”和“No, it isn’t…”句型来询问和回答,以此练习本课重点形容词。分析四个活动可以发现,活动3和活动6具有较为相似的设计目的,都可用于形容词学习,而活动4和活动6则相似性不大。因此,教师可将第6个活动提到第3个活动之后,加大新单词训练的频率,帮助学生更有效记忆和运用新知识。

又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2 的活动6是一个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关于方位的词汇,结合旧知识have ‘got来训练。这个活动在教材中位于一个猜测游戏之后。按照认知心理学,学生在学习了句型之后,立即运用能够更有利于记忆。而学生在玩游戏的激动和兴奋之后不容易很快进入安静的写作状态。而本单元活动4的文本内容是关于中国长城的问答。因此,可将这个活动提前,与第4个活动合并,为学生提供新的文本案例。

This is Beijing. It’s in the middle of China. It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got about twenty million people. There is also the Great Wall. 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

3.教材之间的内容再构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编写,呈现出了“一标多本”的状态,即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各个出版社和教育机构都组织编写教材,并获得教科书资格。各个系列的教材在知识的编排和材料的组织上各有风格,都能满足教育需求。教材之间的内容再构,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材资源,剖析教材的区别和各自特色,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将其他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文本整合到当前的教材文本中,为我所用。

例如,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的活动6,场景是两个小朋友在打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活动意图是练习一般现在时态的问和答。但是,教材文本只出示了核心句型,并未提供对话的背景,为什么要打电话,也没有展示出一般打电话时应有的打招呼和告别。此时,教师若参考人教版《精通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5 I’m Cleaning My Room的Lesson 25,就可发现,两篇课文相似,都是打电话的场景,都是学习现在进行时态,但人教教材的对话文本将说话者的意图、对话的场景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借鉴这一对话内容,增补教材场景,将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态的动词短语融入其中,使对话内容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运用语言的真实情况,也为学生应用现在进行时态奠定基础。再构后的文本如下:

Daming: Hi,Lili!

Lili: Hi,Daming!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k with Huahua and Maomao ?

Daming: Sorry, Lili. We’re all busy. Huahua is reading a book about China. Maomao is listening to music.

Lili: Oh. What are you doing, Daming ?

Daming: I’m doing my homework.

Lili: Ok. Let’s go to the park in the afternoon.

Daming: Ok, bye.

Lili: Bye.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年级的教材,虽然在主题上有一致性,文本再构中也有相互借用的可能,但在引入这样的文本材料时,教师仍然要注意语言的难度。对于难度过大的文本,教师在再构内容时,可通过删减和替换语言难度大的词句,扫除学习障碍。

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是“课程情境化”和“对话”的过程。[3]小学英语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结合学生认知与心理能力特点,对教材修改、增补、删减和整合,设定更有针对性的语言目标和更为情境性、生活化,更契合学生心理的文本内容,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卜玉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3] 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5(1).

上一篇:删除无效音节,增加前“a”复元音 下一篇:以儿童文学为依托 积极实施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