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无效音节,增加前“a”复元音

时间:2022-09-30 03:42:49

【前言】删除无效音节,增加前“a”复元音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这些成系统的发音问题除了教师语音知识缺乏的原因之外,与现行教材中没有特别呈现“üan”“ian”“yan”的编排,不无关系。目前教材中没有单列“üan”“ian”的认读,而是把它们放在了“an”的学习之后。复韵母“an”呈现后,紧接着呈现“d、t、n”与“an”的两拼;声...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辅助系统,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拐棍”。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拼音的编排注重了与识字、发展语言及儿童生活的联系,内容安排得当,内在结构显得多样化。尤其是注重了拼音的拼读,强化了拼音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了拼音的助读作用。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处美中不足的地方,特提出以下建议,与编者商榷。

一、 去掉“ēr”“z픓sí”三个无效音节

教材在出示特殊韵母“er”时,出现了“ēr、ér、ěr、èr”四个音节;在平舌音“z、c、s”的编排中,连带安排了整体认读音节“zi、ci 、si”的学习,同时出现了“zi、ci、si”的所有四声音节。而普通话中并没有 “ēr”“z픓sí”这三个音,因为没有和这三个音相对应的汉字。这样的音节不能起到注音作用,我们且称之为“无效音节”。教材没有顾及所出现的音节有无对应汉字,只是一味按照音节的四声顺序编排进了“ēr”“z픓sí”这三个无效音节,这样的编排只能是为练习四声而练习四声。笔者认为,既然普通话中没有这样的音节和汉字,单纯为了练习四声而编排意义不大。因此笔者建议,在编排“er” “zi”“si”的四声时,去掉“ēr”“z픓sí”这三个音节,一方面能凸显拼音对于识字的辅助功能,注意音节与汉字的关联,另一方面更能让学生注意到声调的调值,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认清调值,准确认读,尽量避免盲目唱读,使得编排更加严谨和科学。

二、 增加元音“üan”“ian” 及音节“yan”的认读

“a”的发音有三种情况,按照发音部位不同可分为前“a”、央“a”和后“a”,这三种 “a”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元音音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统一写作“a”。在复元音“üan”“ian”及音节“yan”中,“a”属前“a”,发音部位靠前,开口度稍小;单韵母“a”是央“a”,发音最响亮,开口度最大;另在“ang”中,“a”属后“a”,发音靠后。三种音素“a”的发音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把“üan”中的“a”当作央“a”来拼读,发音就有缺陷;如果把“ian”“yan”中的“a”当作央“a”来拼读,则发音完全错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是把“juan、quan、xuan、üan”中的“a”当作央“a”来教读的,以致出现这几类音节成系统的发音问题。

这些成系统的发音问题除了教师语音知识缺乏的原因之外,与现行教材中没有特别呈现“üan”“ian”“yan”的编排,不无关系。目前教材中没有单列“üan”“ian”的认读,而是把它们放在了“an”的学习之后。复韵母“an”呈现后,紧接着呈现“d、t、n”与“an”的两拼;声母“g、k、h”,介母“u”,复韵母“an”的三拼,以及“j、q、x”,介母“ü”、复韵母“an”的三拼。这样的呈现方式,没有凸显“üan”“ian”“yan”与“an”发音的区别,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前“a”和央“a”的差别,造成发音错误。

“ian”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发音时是不能把“ian”当作“i”和“an”来拼读。教材中没有就它发音的不同做出特别说明,没有单列“ian”和“yan”的认读,而是直接在音节词中呈现,如“zì diǎn”“qiān bǐ”。教师如果不细读教材,不认真研读发音,是不容易引导学生读好的。笔者在教学时把“ian”单列出来,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不让学生拼读。“yan”则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来教学,这样避免了与央“a”发音的混淆,有利于学生准确认读。

笔者建议针对这几种不同音素“a”的发音情况,在教材编排中增加“üan”“ian”“yan”的认读,提示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它们的发音,避免与央“a”发音的混淆,做到准确拼读。

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拐杖,是学习用音序查字典的前提。准确、熟练地掌握拼音对学生的语文学有裨益,科学合理地编排拼音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笔者特提出以上两点建议,望教材编者采纳。

上一篇: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材文本的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