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现状研究

时间:2022-08-18 11:59:55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现状研究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 经营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北京市综合性体育馆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和重点 综合大学里;在建设上具有明显的赛事搭车特征,在投资上,政府拨款与学校自筹、社会捐 赠相结合。体育馆在经营收入构成上,以全民健身、文艺演出、场馆辅助用房出租三项为主 ,部分体育馆能实现“以馆养馆”,并向学校上缴创收利润。体育馆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 要有经营自不够,无形资产开发滞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经营;北京

中图分类号:G80-0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 编号:1007-3612(2007)05-0612-03

综合性体育馆是 指能够适用多类运动项目的竞赛、训练和群众活动的专门场馆。例如,首都体育馆的比赛场 地可用于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滑冰等运动项目。综合性体育馆的座 位数一般在2 000个以上,具有正式承接运动竞赛、专门运动训练的功能。虽然高校体育场 馆主 要功能是满足体育教学、训练需要,但是如何在课余时间充分开放体育场馆,实现以馆养馆 ,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想法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综合性体育馆处于体育场馆的塔尖, 功能较全、设施完善,其经营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因此,总结综合性体育馆的经营开发规 律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研究方法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有11座,分布在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馆等高校。本文对9所高校的9座综合性体育馆进行研究,发放问卷9份 ,回收9份;笔者也访谈了若干大学综合性体育馆的馆长,对调查问卷、访谈所收集到的资 料,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基本情况

2.1.1体育馆分布特征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分布具有如下特征:从学校性质看,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和重点 综合大学;从行政区域看,主要集中在海淀区;从行政隶属关系看,综合性体育馆主要分布 在部委院校,地方院校综合性体育馆数量较少。

2.1.2体育馆的建设特征 调查显示,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普遍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4年北京市获得第11届 亚运会的举办权,在此后的6年间,北京市体育设施迅速增长,高校也应运兴建了几所综合 性体育馆。如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大学生体育馆(亚运会篮球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亚 运会拳击馆)。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新建场馆7个,其中4个建在高校,以综合性 体育馆为主。它们分别是首都体育学院游泳馆(游泳训练),清华大学体育馆(篮球比赛) ,清华大学游泳馆(跳水比赛训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排球比赛)。2008年北京 奥运会新建场馆11个,其中4个建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 学。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建设具有明显的赛事“搭车”特征 。综合性体育馆投资一般较大,维护运行费用高,高校单独兴建财务风险较大。高校为大型 赛事建设的综合性体育馆资金投入方式一般是国家拨款与学校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

2.1.3体育馆的坐席特征 坐席数是衡量综合性体育馆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座位数越大,功能也就越多,也越能满足 大型国际赛事的需要。北京市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坐席数一般在2 000~6 000之间,规模适 中。为2008年奥运会兴建的4个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坐席数比以往有所提高。如,中国农业大 学体育馆固定坐席6 000个,临时坐席2 000个;北京大学体育馆固定坐席6 000个,临时坐 席2 000个,北京科技大学固定坐席4 068个,临时坐席3 956个。现代综合性体育馆坐席往 往采取固定与临时相搭配的策略,为体育馆今后运营管理及多元化使用打下了基础。

2.2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管理模式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的综合性体育馆由体育部管理,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综合性体育馆由场馆设备处、场馆管理中心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则 由学校产业部门管理。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管理模式基本上体现出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 管理的三种模式: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

传统式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由体育教学部门(体育系、学院、部、教研室)管理。 专业化管理是指高校专门设立职能部门管理场馆。体育场馆需要专业化管理,它不仅对保安 、保洁和维修有要求,更要求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知识、 体育器材维修专业技术、强弱电专业技术、建筑专业技术,等等。场馆管理的专业化属性随 着场馆功能的拓展,以及场馆数量、质量的提高愈发明显。体育教学部门面对日益增多的体 育课、日益增多的体育场馆设施,“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场馆管理”,很难做到“两手都要 硬”,场馆专业化管理方式就应运而生了。目前,体育院校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越来越多 。如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学校都成立了场馆设备处或场馆管理中 心。一方面,体育院校的场馆相对比较多,质量高,对场馆管理专业化的需求更迫切。另一 方面,体育院校具有学科优势,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拥有众多专家,场馆开放意识 较强。综合性大学也开始逐渐引进专业化管理模式。如复旦大学成立了体育设施管理中心, 深圳大学设立了场馆管理中心。我们认为产生专业化管理的根本原因在于场馆功能的多元化 。

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管理的综合。有些学校对场馆加以区分,部分场馆主要用于教学,部 分场馆主要用于经营。对属于教学用的场馆归体育教学部门管理,对划分为经营的场馆归学 校产业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管理模式与场馆功能多元化之间的 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学用场馆也存在一个向社会开放问题,只不过开放的 时间、空间、力度、深度与经营性场馆有所不同。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教学场馆改造,经 营性场馆也保证教学。此外,混合式管理还产生了场馆管理分散、场馆资源未能有机整合的 新问题。

2.3北京综合性体育馆营销策略组合分析

2.3.1体育馆会员制营销 根据调查,实施会员制的体育馆只占到14.29%(图1)。大部分体育馆的经营对象是混 合型的,即散客与会员并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行会员制是提高场馆效益的有效策略, 对高校体育场馆尤其如此。高校体育场馆以教学、训练为主,主动开拓市场的人力、物力、 财力等资源有限,采取会员制意味着场馆的经营收入相对比较稳定。实施会员制的先决条件 就是体育馆的开放时间要相对稳定。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在健身时间的抉择上,倾向 于固定化。另一方面,高校具 有众多的专门师资,体育馆可以与有关教研室横向联合,在运动技术、运动营养、健身指导 、运动处方等方面为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在会员制管理上要注意单位会员与个人会员的区别,在服务、价格等方面要有所不同。图1北京市高校综合性体育馆会员制营销情况

2.3.2体育馆主要经营项目 体育馆一般都实行多种经营,既有全民健身、体育培训、体育比赛等体育产业经营,也 有附属用房出租、文艺演出、展会、运动服装、饮料等相关产业经营。调查显示,在全民健身领域,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是综合性体育馆的主要经营项目。这些 项目群众广受大众喜欢,群众普及程度较高。同时,这些项目也普遍在高校开设相应的体育 课程,场地器材比较齐全,开展经营比较方便。

2.3.3体育馆定价策略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调节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也是市场竞争、 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对体育馆经营者而言,最普通的定价战略之一就是差别定价。差别 定价就是以不同的价格把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出售给不同购买者。因为市场是各色各异的,存 在着独特的目标市场,所以差别定价战略是常规做法。调查显示:综合性体育馆几乎都采用 差别定价,比较常见的有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校内师生优惠定价,等等。体育馆在 管理中一方面要坚持校内优惠价,另一方面还要预防内部人再出租、从中牟利的问题。

2.3.4体育馆经营时间 调查显示,体育馆在经营时间上也是各不相同。为了合理使用场馆资源,提高场馆使用率, 我们认为综合性体育馆的教学、训练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白天,开放时间应该集中在晚上、节 假日、双休日,或者仅限于节假日、双修日。有些综合性体育馆白天在没有教学任务时也向 社会开放,这种做法不宜提倡。白天安排社会开放,场馆要同时面对两类不同的"消费"群体 ,增加了管理难度,也挤压了学生课余锻炼的空间与时间,容易引发矛盾和问题。考虑到教 学调整,白天安排开放与教学“撞车”的可能性增强,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4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状况

2.4.1经营收入构成状况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向社会开放,在推动北京市全民健身深入开展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 的经济效益。调查显示,综合性体育馆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场馆附属用房出租,展会、文艺 演出,全民健身三个方面(表1)。

高校综合性体育馆本体产业经营具有很大的潜力。高校具有专业人才优势,恰当的定位、特 色的开发、规范的运营,必将活跃高校体育设施市场。北京市2005年体育人口已达到52.4% ,全民健身日益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前,北京大众体育事业 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体育设施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另一方面,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体育大都市。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体育 赛事将落户北京,为高校综合体育馆承办体育赛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7年至2008年,将 在高校综合性体育馆举办一系列测试赛。应该说,北京的赛事资源日益丰富,市场价值含量 也在逐步提升,特别是一些单项商业赛事,规模适中,与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硬件设施、承 受能力非常吻合。

2.4.2体育馆上缴学校任务情况多数高校对综合体育馆下达了 经营任务,具体情况见表2。

2.5综合性体育馆经营与教学之间的协调、促进 高校综合性体育馆虽有体育教育功能、全民健身功能、体育产业功能,但其定位要以保障教 学为主。体育馆不能因经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当教学与经营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障教 学。协调得当,保障教学与经营创收二者之间可以实现和谐统一。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财务、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可以为科研提供第一手材 料,也可以为教学提供生动的案例。

2.6北京市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6.1综合性体育馆缺乏经营自调 查表明,大部分体育馆缺乏自,沿用事业管理的方式,机制不活,自不够,突出表 现在相对独立人事权、财权的缺失。体育馆向社会开放,一般都要从社会招聘一些场地服务 人员。高校应在人员编制、业绩考核、工资奖励等方面赋予体育馆一定的灵活权,而不是采 用一刀切的管理办法。

2.6.2综合性体育馆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目前,从事体育馆管理工作的大多数是体育教师兼职,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教学;部分 是电器、机械、建筑等专业,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

2.6.3综合性体育馆无形资产开发亟待加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经营是增加体育馆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目前,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在无形资产开发方面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主要分布在海淀区的重点综合大学和体育院校里,在建设上具 有明显的赛事搭车特征。2) 北京高校对综合性体育馆的管理有三种模式:传统式、专业化以及混合式管理。3)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在定价上实行差别定价,经营项目多元化,经营时间主要集中 在晚上、节假日、双休日时间。4)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实施会员制的较少。5)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附属用房出租,展会、文艺演出;经营状 况较好,扣除各项费用后,能向学校上缴创收利润。6) 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在经营上缺乏一定的自,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经营人 才比较缺少,无形资产开发比较滞后。

3.2建议 1)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高校应对综合性体育馆管理者实施目 标管理,赋予体育馆一定的经营自、用工权、分配权,放手让其发展。同时,体育馆内 部要逐步实施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推行赏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

2) 积极开展无形资产经营。高校体育馆进行无形资产开发具有三个方面的优越条件:第 一,体育馆可以依托高校的“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第二,高校体育馆已逐渐成为北 京市比较大的全民健身中心点,客流量大,市场价值越来越高;第三,高校学生是潜在的市 场消费群体,也是众多商家青睐的对象。体育馆可主动开拓场馆冠名、广告赞助等无形资产 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

3) 高校综合性体育馆要拓展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会员和会员团体。高校综合性体育馆一方 面要积极拓展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服务,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增加会员忠诚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论美国法下对运动员形象权的保护 下一篇: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