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时间:2022-08-18 11:43:05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有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编排。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逐渐丰富,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在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首先,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

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

最后,控制活动。控制活动由组织通过风险评估结论,通过相关对策,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以内。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阶段,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意识较弱,有的单位部门领导对于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只对事业的发展有所重视,提升自身的政绩,却往往会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过于忽略,对于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并且,有的事业单位领导还错误的将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当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部门在单位监督方面的工作过于忽视,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并不重视,从而影响了财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

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漏洞较多,岗位设定不合理,很多事业单位在控制制度方面都不够全面,因为事业单位的编制限制,使得人员较为紧张,岗位安排不合理,岗位协调不到位,具有一人多岗或者不相容岗位的兼职状况。还有些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均有一人兼任,严重违背了会计制度。

再次,人力高于制度,较难掌控风险。所有制度都是通过人来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也是如此,在执行的过程里通常具有一些偏差。其一是因为此项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单位领导的权力来讲起到了制约的作用,执行起来多少会被领导所影响。其二是因为主要工作岗位的人员素质并不理想,这部分人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创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和落实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经济活动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制度

依照内部控制的原则与要求,综合行业、单位的真实状况,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内部控制融汇在各项经济活动当中,将权力放在制度的束缚里,积极做好制度管权,依照制度管事,依照制度理财,依照制度管人,进而才可以实现和确保有关公共服务范畴的事业能够即快又好的发展。

(二)提高审计、纪检监察外部监督的力度,落实财务、财政自我管理的内控机制

通过组建实施的财政、财务专项审计和检查活动,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于实施当成主要工作进行,并积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监督限期整改的工作。并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归到内部审计等监督机构的必审必查项目当中,将内部机构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

(三)加强监督评价,寻求创建完善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后,如何落实与执行才是重点。以调研为基础,不断制定有效的,符合单位实情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通过这项制度不断深入、完善的进行内部控制规范的运作,提高内部控制规范的积极性、时效性、自发性。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取长补短,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提高内部控制以及束缚。通过颁布的《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行制度》以及《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办法》和《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来组建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审查、评价与测试等工作。提高监督检查,寻求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来保障不断上升的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有独特的特征,只有通过制度、人员、意识等方面,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2]冀玉春.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3]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3)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如何完善新制度下的医院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