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18 07:12:40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传统的工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水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当前万众创新的新形势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构建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平台,以创新设计为手段,以节能环保类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达到创新能力和工程技能综合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8-02

一、引言

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建设创新型社会等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都源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能力包含观察、发现、组织协调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基本要素,要善于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发展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都在对此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程学科,影响因素较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并不太高。因而研究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

二、现状分析

工科大学教育主要偏重于传授学生理论科学知识,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一般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2],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习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思维被束缚,并且学生会对该教学方法产生依赖的心理,形成思维定势,在实验中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的设计,使得完成实验成为了学生的一项任务。同时,由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选题和实验内容的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兴致较低。目前来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多在于理论和知识方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缺乏创造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依据教材中的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原理进行验证,操作步骤都是已有的,仪器设备也都是现成的,就连实验结果都已经提前预先知道了。所以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实施措施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课程组拟构建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内实验批量大,内容固定等特点不同,它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更高,学生可通过创新平台进行工艺的创新、选型和设计,在这些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并且针对前沿科学问题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再结合实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和水质分析,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举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还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建立科研小组

科研小组的建立,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科研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并定期开展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并可从组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中获得创新灵感。科研小组建设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分析,才能在有了自己的初步结论后,更好的和其他组员开展交流和讨论。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不同于常规的水处理模型,此平台主要侧重于创新实验,因而模型的设计不能按照传统方法原理来设计。学生可根据课题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搭建水处理模型装置并确定工艺流程及试验方案。模型可采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进行组装,实体模型涉及水处理前沿问题的各个主要方向,如: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生物电化学脱氮反应器、BAF反应器、生态湿地等。

(三)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研制和平台建设

在课程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完善系列性综合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分别建设物化处理平台、生物处理平台和生态处理平台。学生可分别在这些平台上结合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各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四)以节能环保等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平台,可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节能环保类的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它需要参赛者对于所探究的具体问题合理选择处理设备和工艺,通过不断实验与改良,最终形成有效的创新型水处理装置。通过竞赛的系列过程学习和实践,可使学生最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可拓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实现以节能环保类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和谐发展,达到创新能力和工程技能综合培养的目的。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广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有些教师对创新的概念理解有所局限,他们普遍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创新的潜能大,而成绩差的学生创新能力弱。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是对创新含义的曲解。创新并不等同于创造,创造一般指发明出一项未存在的事物,而创新既包含对未存在事物的创造,也包含对以往存在的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对其存在价值的重新挖掘,并由此产生新思想与对事物的新体验[3]。因此对教师来说,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有可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创新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要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当前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培养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要对学生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尽管有的大学生创新成果非常优秀,但总体创新水平不高,不宜做出过高的评分。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实际工程以及社会实际差距较大,并且其自我反省与认识能力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过高的评价容易使他们过于追求媒体效果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学习,这很容易滋生浮躁的风气,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来说确实很重要,但不能急于求成。

(三)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可能有教师担心,过分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而放松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在遵守客观规律前提下提出的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而有了创新思维后,学生在从事创新科研活动时,会养成尊重事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更有助于其正确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反,若在墨守成规的教育体制下禁锢学生的思维,反而更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偏激的、破坏性的教育事件的发生[4]。

五、结语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因此,实践是创新的土壤,创新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平台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建立科研小组,在各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创新实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在创新实验项目中,要注重团队科研训练,但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以团队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要以科研项目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系统地培养和提升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康.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4.

[2]郄世鸿,梁军.高校生产实习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58-159.

[3]晁蓉,熊万里.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75-78.

[4]庄寿强.创新与创造之异同[J].中国科技术语,2008,(5):36-38.

上一篇:如何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下一篇:巧用数形结合, 有效培养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