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注意力的科学分配

时间:2022-08-18 05:24:14

谈学习注意力的科学分配

摘要: 不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了纠正注意力分散毛病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注意力 纠正方法 科学分配

孩子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任性,不听话,胡搅蛮缠,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总是不像你期望的那样热爱学习,即便你苦口婆心,口干舌燥,也仍然无济于事;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很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又三心二意;没有几件事情能够主动做好,总是丢三落四,玩不够,野不够,电视永远看不够;自己累得半死,但孩子没有多大长进……

面对这种情况,你是否很无奈?

一、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你也许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那么,我们要说,谁想毁了自己的孩子,就勇敢地试试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以前的教育,一年顶十年;十三岁以前,孩子的潜能基本定型,跑慢了,十倍的补习班和百倍的金钱也于事无补……但是,父母是不能教会孩子连自己也不会的东西的,除非家长立刻做出改变。现在做父母的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确切说,应该叫做家庭教育实验,跟着自己感觉走的教育跟“掩耳盗铃”有何分别呢?

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是科学利用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说来,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都要认真听,而教师也是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并且严格要求学生堂堂课专心致志地听讲。但绝大多数学生难免开小差,使教师不得不经常警示,疲于应付,因此时时中断教学,结果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懂得青少年学生的注意点、注意段,从而有效地分配教学内容。

小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容易集中的。就拿吃饭来说吧,吃不了两口就要干这干那或者拿起身边的玩具摆弄,让妈妈不厌其烦也得烦,爸爸再有耐心也无奈。但是,如果你告诉孩子吃完饭要带他去动物园,相信每个孩子就会很快就吃完,甚至是快上加快,还用得上催促吗?孩子上了中学,该有较强的约束力了吧?可是不知不觉间,眼睛盯着黑板,心思早已到了窗外。这不奇怪,因为注意力是有兴奋点和时间段的。如果我们能准确掌握注意的规律,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孩子越小,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初中学生仍然是感性的,不能够有意识地、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辨别是非好恶。其影响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1.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的话,学一小会儿就不耐烦了。其实成年人也一样,只不过我们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来硬着头皮学,孩子们年龄小,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如果课堂内容乏味就很容易走神。

2.睡眠不足。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在全国城市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因为睡眠不足、学习时间过长,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方面,中小学生突出,其中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

3.讨厌老师。

大多数孩子会因为老师的教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对这门课产生较大的兴趣,相反,有的孩子因为老师的教学较为古板或者受到老师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老师,进而通过上课开小差,甚至是捣乱表达心中对老师的不满情绪。

4.其他因素。

有的孩子因为心里惦记某个东西,所以心不在焉;有的孩子因为受同学欺负,导致上课分心;有的孩子因为学习能力低,对学习有抗拒或逃避的心理;有的孩子缺乏营养,比如缺锌,还有的孩子患有多动症,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孩子上课走神。

三、注意的四个阶段

心理学界测试过初中学生上课过程的注意力情况。

第一阶段,开始上课0—5分钟,是注意力转移期。可能因为课前大家都专注于游戏玩耍或者讨论一个问题过于投入,不容易把心收回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这5分钟内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第二阶段,上课6—20分钟,是注意力稳定期。一般经过了5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才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但是学生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段”完成教学要点。

第三阶段,上课21—40分钟,是注意力分散期。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专心投入造成的疲劳。经过缓解、调解,在上课31—40分钟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又会适度回升。

第四阶段,是注意力反弹期。经过缓解、调整、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又会重新关注课堂,此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段做好总结和巩固工作。

四、注意力的科学分配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而是采用迂回战术。或者回顾曾经布置的一个任务,把学生的热情和思绪拉回课堂,巧妙地进入复习环节;或者和同学们聊起一个看似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教学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时,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段”,把这堂课的重点(尤其是难点)问题解决、突破。但是切记,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且不少学生的注意时间段更短,所以最好就短不就长,尽量在10分钟的时间里解决问题。这个时段应该以精讲为主,切忌拖泥带水。

第三阶段是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期。经过20分钟左右专心致志的学习(主要是听讲),学生的神经系统出现疲劳,教师应该懂得张弛之道,最好留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一些练习或者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而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放松、缓解、调整,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振作起来。教师应抓住这个最后的时机,对这堂课的要点进行一番梳理,对讲授内容的重点加以强化,对其中的难点再适度点拨。这样可以使整堂课的内容显得条理分明,学生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对教学内容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便于复习、巩固。

五、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专注性,即是否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正在注意的对象上;二是持久性,即保持注意的时间长短。注意力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培养。

1.训练专注性简单而且实用的好办法是摘抄和练书法。

要求学生把喜欢的书、报、刊物上的好文章抄写到一个专门的文摘笔记本上。刚抄时,一次看的字数不得少于六个,逐次增加,平均每次能看(记住)十五个左右时,注意力的专注性就训练得很不错了。有些同学喜欢书法,一笔一画的收放折转容不得半点疏忽,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2.训练持久性简单而且实用的好办法是朗读、讲述和复述。

(1)准确朗读。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或一篇报刊上的好文章,在清楚、流利、中速(每分钟200字左右)的基础上,保证一字不差地朗读。这样的朗读训练法,能使学生在读完一定篇数量的篇目(每篇约一千字)时,注意力达到“足够用”。

(2)复述故事。在文科类课堂上,要求学生相对完整、准确地复述(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事件,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注意。同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向父母讲故事,讲一些新闻事实,等等,或者向老师、同学、父母讲述一些“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或“新闻联播”节目内容。只要有坚持就会有提高。

六、注意力分散的纠正方法

纠正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毛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不陪读。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事实上,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或者排斥性。

2.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不然,周末就不能做什么。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否则都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3.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而且要辅之以物质或语言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某某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4.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长晚上喜欢看电视,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

5.解除孩子内心的负担。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尤其是遇到考试之类的事情。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神不安,甚至胡思乱想。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因此,但凡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要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负担。

6.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用心学习,是对自己将来负责,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各种技能,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大有作为,就像某某一样。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孩子,将来不可能关心、爱护他人,更不用说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7.孩子学习的速度和难度要适中。在每一个年龄段,孩子接受的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量。当要求孩子的学习速度太快时,肯定就会囫囵吞枣。如果速度太慢,孩子的思维就容易懈怠,从而造成开小差、走神。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孩子就无法真正理解透,学起来就没什么兴趣可言,开小差在所难免。相反,如果学习的内容太简单,孩子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8.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千万不能让孩子疲劳作战。疲劳、疾病、饥饿和困倦,往往让人感到精力涣散、力不从心。当孩子身心疲惫时,家长还要求孩子咬牙坚持,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注意力肯定无法集中。

上一篇:《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品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