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01:22:32

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并从分层分级分类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分层分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20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各大高校来讲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综合发展需求,承担经济社会建设重任。开展高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有能力应对各种严峻的考验,成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急需探索相应的对策。

1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1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教育效果最终反映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最终选择自助创业的比重和创业成果。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或是因为教育方式,或是因为重视程度,均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响应程度不高,以致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强烈。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中,自主创业的百分比还仅仅只是个位数,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积极的调动。

1.2 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各领域知识综合程度很高,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从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基于这样的主因,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但当前高校中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老师大多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实践方面的经验相当缺乏,从这点来讲,难以给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尽管目前多数高校会邀请有企业经验和实践运作背景的校外专家及成功人士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来弥补师资力量的短缺与不足,但类似措施只是杯水车薪,一是时间上难以保证,二是受教育的学生面狭窄,三是教育效果难以考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

1.3 高校的支持力度较薄弱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孕育载体,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场地建设、硬件筹备、师资配备、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建设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其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支持等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高校逐步加大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但相对于学生的需求以及来自社会的反馈效果来说,仍显薄弱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必要指导不够充分

目前,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两者的共同弱点都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时,更多的是讲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传授。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给学生提供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必要指导不够充分。

1.3.2 资金投入不够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运营经费中没有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的也仅仅通过奖励机制给予学生少量补贴,这说明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并不充分。

1.3.3 实践平台不够完整

大部分高校为学生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平台,却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无法很好地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创立更多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配备更多的硬件设施,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提升。

1.4 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具体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虽然学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对创新创业仅停留在概念上,并没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或者说创新创业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第二,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实际创业并无太多帮助,教育过程也只是形式化的对教育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也就是说,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是纸上谈兵。

2 当前形势下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2.1 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要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首先要教育和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高校可以利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方式,以学生竞赛为培养平台,积极推动课外学术活动与实践创业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当中;通过宣传先进模范典型、分享创业经验等方式,挖掘并宣传大学生中创业先进典型,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勇气和信心,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中。特别是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促使其树立创业信心,坚定创业思想,培养创业能力,并将其作为教育学习典范广泛宣传,带动周围的学生积极效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逐步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切合点,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

2.2 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品质

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因此,要培养有创造力、敢于思考、敢于挑战常规、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学生,就必须要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开展创造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从师资队伍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组建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型教师团队,这当中可能包括经济学和工程学以及众多社会学科方面的专家、经济部门的管理者、知名企业家、风险或创业投资专家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定期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同时涉及各类专题的讲座,传授相应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品质。

上一篇:教风、学风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初探 下一篇:综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