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投入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8 01:10:31

加大财政投入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策研究

摘 要: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国民必须拥有的健康保障。由于各方面原因,现阶段要保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健康发展,政府的责任必不可少。从政府资金投入角度,通过分析由于现阶段政府对于医疗保障财政责任缺失造成医疗保障的问题,说明了政府应采取增加对医疗保障投入措施促进我国医疗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障;资金投入;财政措施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5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医疗保障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如今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医疗保障水平偏低,资源分布不均和城乡之间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其均源于医疗保障资金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单靠市场这一方面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

1 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政府资金支持的必要性

医疗保障的主体是基本医疗保障,所谓基本医疗保障就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缴费主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来确定的保障人们生存和正常发展的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制度。现阶段,我国根据国情逐步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内容的新的三元基本医疗保障模式。面对我国国情和复杂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有必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1)医疗保障各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资金支持。

虽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呈现出医疗保障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差异较大、“看病贵”等诸多问题。既表现出了资金的缺乏,需要政府强而有力的财政支持;又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使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和利用。

(2)由于医疗保障的自身特点,需要政府资金支持。

医疗保障具有特殊性。医疗保障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包括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和监控;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和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其自身具有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的介入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是由各级医疗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疾病诊断和医疗服务,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在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医院垄断现象以及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缺乏资金支持逐步向营利性转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增加等不良现象,不利于保障被保障对象的利益。需要政府介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财政措施保障基本医疗的有效性。

2 医疗保障中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表现

由于医疗保障的自身特点,政府责任不到位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现阶段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医疗保障水平偏低。

医疗保障水平应与一国经济水平相适宜,我国医疗保障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是财政投入仍然不足。据统计,我国2007全年GDP为257305.5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为1989.96亿元;2008全年GDP为300670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为2757.04亿元。这两年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别为0.77%和0.92%。虽然有所增长但总体偏低;同时,近几年来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从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4586.6亿元,到200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1289.485亿元,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2297.1亿元,社会卫生支出3893.7亿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5098.66亿元,三方面卫生总费用构成分别为23.3%,34.5%和45.2%。2008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4.7%、34.9%和40.4%。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比例较低,大部分来自社会和个人的支出,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医疗保障水平偏低。

(2)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2009年新农合参合人数8.33亿人,比上年增加1800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4.01亿人,比上年增加8239万人。农村参保居民占大部分,必须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利益。但是,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较大,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远远低于城市。据统计,农村的医疗人员数、床位数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数远远低于城市。2006年,城镇居民每千人拥有的医疗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为3.6人和2.5张,而农村居民每千人拥有的医疗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为1.2人和0.8张;市级卫生机构拥有的100万元以上的设备台数占88.1%,而县级卫生机构拥有量仅占11.9%。2008年卫生总费用中城市11255.0亿元,占77.4%;农村3280.4亿元,占22.6%。并且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说明现阶段医疗保障在公平性方面的不足,政府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偏低,而市场的运作又是以效率为前提的,单单依靠市场作用会进一步使资源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流向较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造成更大程度的分布不平衡。

(3)存在看病贵问题。

目前,在公立医院的总费用中,大概只有7%-8%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助。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造成公立医院为了维持正常经营管理逐步向营利性转变,造成病人医药费用控制难度较大,居民医疗费用居高不下。2009年医院门诊平均医药费159.5元,住院人均费用5951.9元,分别比上年上涨了8.9%和8.6%(当年价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的幅度基本持平。政府应该对公立医院和农村基本医疗机构进行补贴,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3 完善医疗保障的主要财政措施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要解决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必须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政府增加医疗保障的投入。

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从医疗费用负担比例来看,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重,应根据国情提高政府医疗费用支付比例,适当提高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水平,增加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政府补助。

在公共卫生方面,政府应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等方面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比例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力开展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的监督管制和宣传教育工作,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向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对重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政府增加农村卫生资源的投入 。

针对农村卫生资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具有较多的卫生机构,配备较好的医疗设备,雇佣素质较好的医疗卫生人员,增加医疗机构床位数等卫生资源。保证农村居民能切实享有基本的医疗待遇,使得农村居民对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增强,缩小城乡医疗资源的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障的整体水平。

(3)政府加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经费补贴。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加强其公益性,就要政府拨款来换取医院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和药品价格,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这就要求政府应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公立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医院的政策性亏损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这样才能切实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上涨。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补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政府卫生投资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文姚丽.从政府职能转变分析我国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8).

[2]李俭峰,冯豫红.略论政府在公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

[3]李莉.农村医疗保障与政府财政责任原则[J].财经科学,2007,(2).

上一篇: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下一篇:我国房地产二元化市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