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谁买单

时间:2022-08-18 01:03:04

校园伤害谁买单

“小粽子”死了,这个12岁男孩的离开让所有人惊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初中生选择用跳楼来a结束生命?

近几年,因同学间相互打闹造成的校园伤害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学校、老师、家长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责任到底该由谁来承担呢?

特邀专家 翟振锋

北京铭韬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新闻聚焦

同学打闹引发“命案”

“小粽子”死了,10月23日下午6时22分,他从自家17楼顶层纵身跃下,自杀身亡……

小粽子是北京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23日下午,小粽子在和同学军军、小勇一起玩“抬人”游戏时,被“抬”的军军不慎从楼上滚下受伤。学校监控录像显示,当天下午从2点到5点半,小粽子和小勇一直呆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里没出来。小勇的家长透露,孩子回家后说,两个人在办公室里被罚站,老师教育他们不要再做这样危险的事,并在写完检讨书后,允许二人回家。而那时距离放学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小粽子离开学校后独自一人回到了定慧东里小区。小区的监控录像显示:小粽子在从1层到16层正常运行的客梯里呆了不到1分钟。随后,他打开了16楼通往17楼的那道铁门……

如今,小粽子离开了,他的离开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思念。而让所有人不解的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2岁的孩子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这不得不值得学校、老师、家长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校园伤害案”误区之1

学校无安全疏漏 校方一律免责

北京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小博,在一次课间上厕所时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卧床病休3个月。小博的父母将学校诉至法院,认为是校内厕所水龙头漏水造成地面积水湿滑,导致了小博摔伤的严重后果,校方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要求校方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5.6万元。校方则认为厕所地板砖符合安全使用标准,小博没有证据证明其摔倒时厕所水龙头漏水、地面因积水而湿滑,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法院审理认为,事发时小博尚未年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举证责任分配中,应由校方举证证明小博摔倒时厕所符合学生安全使用标准,厕所内水龙头没有漏水、地面没有积水,但校方并未就此提交任何证据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最终,法院判决校方赔偿小博4万余元。

专家说法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先推定校方存在过错,在举证责任分配中,不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而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仅在校方自证其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才能免除责任。

案件中的学生是无行为能力人,学校作为其监护人,有义务保障该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校园伤害案”误区之2

自身原因受伤 学校也要担全责

13岁的小宇是房山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今年刚入学的体育课上,小宇在打篮球时不慎跌倒,造成右小腿胫腓骨骨折,事后小宇被送进医院治疗,花去医药费3000余元。

出院后,小宇的父亲把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学校支付医疗费、交通费等合计4万余元。

然而,在学校一方看来,小宇是在打篮球过程中自己摔伤的,自由活动前体育老师安排了热身运动并进行了安全教育,小宇受伤后校方也及时通知了家长,校方没有过错,所以不同意小宇父亲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被告未能举证证明其尽到安全教育义务,在原告的伤后处理方面有失积极稳妥;而原告小宇对体育训练可能会造成的损害后果应有一定的预见,亦应小心谨慎。故原告小宇与被告小学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均有责任,被告小学负次要责任。

专家说法

学校对在校学生负有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学校应当制定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维持校园秩序、保证教学设施设备安全可靠。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可能原因,学校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前提要看学校是否有过错。当然,在这样的事件中,学校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即尽到了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因为学校作为临时监护人是负有相应责任的。

如果学校在已经尽到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学生因意外受伤,学校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伤害的发生是因为活动设施质量有问题或者校园秩序混乱,学校存在过错,则需承担赔偿责任。

“校园伤害案”误区之3

参加活动受伤 校方一定担责

“我是在参加学校军训时受的伤,学校必须得负这个责任。”15岁的张敏是北京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军训第一天的立姿训练过程中突然晕倒,造成7颗牙齿不同程度折断。之后,张敏将学校与组织军训的北京某部队一并告上了法庭。

张敏认为,自己是在学校安排的军训中受伤,学校和部队应共同赔偿,要求两单位共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8000余元。而在学校看来,张敏是因自身低血糖突然晕倒,校方无法预测也无法防控,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鉴于立姿训练操场地面平整,在无其它加害因素的情况下,根据常理与常识判断张敏当时是因自身身体突发性不适摔倒。张敏作为已年满15周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具备一定的认知与控制能力,也应对自己安全尽到与行为能力相适应的合理注意义务。最终,法院认定两单位并不存在安全保障管理疏漏,判决驳回了张敏的全部诉讼请求。

专家说法

在校园意外伤害案件中,校方承担的是合理限度内的安保义务。在判断校方是否承担责任方面还要综合考量损害行为的来源是什么、造成损害的活动或行为的危险性大小以及校方在此过程中有无赢利,校方是否在管理中尽到了安全教育、合理注意等责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是在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行为都由校方承担全部责任。

本案中,张敏是在无其它加害因素的情况下自身突发不适摔倒而引发伤害,所以学校一方是不应承担责任的。

“校园伤害案”误区之4

校外遭遇伤害 校方概不负责

两年前,15岁的林力在北京某学校读书,作为住宿生的他只有周末放假时才会回家。

那是一个周五的上课时间,林力独自离开学校参与了一起校外聚众斗殴事件,并在此过程中被人持刀刺死。之后,林力的亲属将学校告上了法庭,认为校方没有采取措施制止林力在上课期间离校,应对林力的死亡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要求校方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17万余元。

而校方认为聚众斗殴事件发生在校外,校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未成年人林力在住校期间,在本该上课的时段,在毫无监管阻拦的情形下离开学校参与聚众斗殴致死,校方存在管理疏漏,应对林力死亡的损害后果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同时考虑案件具体情形,最终判决校方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万余元。

专家说法

校方对学生人身伤害是否承担责任,不是机械地以事发地点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区分,校方免责的前提是对学生已经尽到合理限度内的安全注意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学生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校外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专家提醒

校内出事谁担责

先看孩子是否满10岁

“10岁”是法律上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界限,9岁和10岁的孩子在校园内遭遇了相同的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案。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岁的孩子)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遭遇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除非教育机构能够证明自己尽到了教育、管理的职责,方能免责。

第39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以上至18岁)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也就是说,被侵权孩子的年龄如果在10岁以下,孩子属于“无行为能力人”,那么学校应该承担举证责任。而如果是10岁以上的孩子,举证责任就在被侵权一方。因为不满10岁的孩子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如果受到了人身损害,孩子基本无法对事故做出准确描述,要让孩子证明学校的过错是不公平的。将举证责任转移到学校,有助于学校尽到更多的注意义务。而10岁以上的孩子心智已渐趋成熟,对一些容易遭受人身损害的行为也有了充分认识,是可以承担举证责任的。

专家观点

孩子“心理教育”更重要

在校园伤害案中,由于受伤害的大多是未成年人,伤害往往会造成比普通侵权行为更为严重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对于校园伤害案件,我们更多要做的应该是预防,从更高层面共同构筑安全保障网络,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从家庭教育来看,父母更加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生活节奏快,学习压力大,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校教育来看,不但要加强对于校园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障,也要加强校园周边的环境安全整治,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而对于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是全社会应积极倡导的,包括净化社会环境、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等,从更大范围上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女人皮肤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下一篇:浅析行政合同司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