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

时间:2022-08-17 11:53:22

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

摘要:文化是城市建设的内核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凝聚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围绕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建筑设计探讨城市建筑所追求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城市环境紧密融合,人文空间与自然生态有机统一,成了城市建设 的重中之重。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而文化建筑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场所,对于培养城市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建筑;文化内涵;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建筑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是历史文化最为宽广和持久的载体。它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而建筑文化,是指建筑物质功能需求之外的精神需要,是人类思想情感通过建筑空间、语言、技术等手段的具体表达。建筑文化不像一般文明意义上的知识文化概念那样通俗,它本身更为博大,而由建筑群所构成的城市,是人类为自己营构的规模最大的文明基地,对人类精神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建筑也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要做到既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成了我城市建筑文化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得建筑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对于建筑设计,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计本身而忽略建筑文化本身,将使建筑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才能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

2 建筑的文化品格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能够反映其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建筑,其文化意义常常会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段时期的文化标志。城市的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其实用性与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社会情调。一个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形象地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城市的内容以及布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3 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是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是以空间作为直接对象的特定的文化活动,既有设计者的主观塑造意图,又有享用者的心理反馈。建筑是时代的写照,是艺术、文化、科技高度集中的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反映着其文化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特色。如我国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就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看到它们就能联想到中华文明史和伟大的文化成就。而文化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建筑中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中心的建筑。

4文化建筑的特征

要做建筑,首先就得搞清楚什么是传统的建筑文化,其次要抓住它的特点。“建筑设计的方向是体现文化特色,建筑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有特色”。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普遍性。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在建筑物内、在建筑群内或建筑文化的氛围里度过的;第二,复合性。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体现政治、经济、技术、哲学、科学、宗教、美学观念等精神方面的要求,还得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需要。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各种文化的综合表现。建筑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它能映射某一文化环境中的群体心态。因而,建筑文化又称为“环境文化”和“背景文化”。这当然是一种人造的环境。

5 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表现

5.1 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可以看到大量的自然山水和城市建筑的和谐景观,这些建筑无论从空间还是功能都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些建筑源自当地的条件和人的需求,采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材料,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在数百年来却一直满足着人们的居住所需功能。而目前我国的很多设计师,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不管不顾,只是盲目的照搬西方建筑形式,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建筑的意义不是在于它是何种形式,采用何种材料,而在于其本身是否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自然环境,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才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

5.2 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新建筑的设计应该以保护历史性建筑为前提,同时考虑到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不影响古建筑。新建筑在新修时,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以此为基础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追求地方特色,讲究文化品位。很多城市的建筑为了在设计上达到高品位,就在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的处理上下功夫,这一特点其实也是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然而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5.3 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觉

城市建筑文化具有普遍性,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与建筑打交道,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定的建筑文化鉴赏水平,但是人们的建筑文化素质却还是层次不齐。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不只是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所以,要保护好建设好城市额建筑文化,首先就必须提高房地产商、政府管理部门、建筑师、规划师、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大力提高建这些人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对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加以理解,并发展体现各种文化内涵的建筑形态。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要树立和落实整体建筑理念,搞好整个城市建筑布局,使城市的文脉和建筑色彩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政府主管部门要注意培养建筑设计、建设企业以及全体市民的文化自觉,树立强烈的文化意识,高度重视建筑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发展。目前,人们已经把对生活单一的物质需求过渡到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存的时代,并且已经开始有了买文化的需求,而建筑应该给人带来一种温暖和精神的抚慰。所以,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现在房地产开发很值得关注的东西。当下,文化资源的营造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手段,文化设施的营造和人文内容的营销也成为了当今房地产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只有真正的树立起强烈的文化意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避免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欠缺,建设出一堆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的建筑,留给后人一个难处理的遗产。

6 结语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实用、美观,这几点包括了技术性要素的全部概念,但每个建筑师追求的更高境界应该是创作有“灵魂的建筑”,即是建筑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不断“革新”传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做到既能保持文化传统,又能跟上时代步伐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建筑文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在重视城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在城市建筑中的内涵,并能与文化产业形成共栖,使我国的城市建筑能够推陈出新,形成一股强大的城市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伟.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融合[J].华章,2013

[2] 钱海月.城市建筑中的人文精神表达[J].中外建筑,2013

上一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分析 下一篇: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