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寓于品读语言中

时间:2022-08-17 11:18:46

教化寓于品读语言中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去揣摩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充沛、含意感深远的语言,不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深沉细腻的感情,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感情的滋润,对语言失去了应有的热情与敏感度,语文的学科本质将被泯灭,语文的学科德育、美育功能又何以能够实现?

在21世纪的今天,道德沦丧、情感荒芜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自诩为新新人类的中学生,也同样面临这种困境。越在重点中学,竞争越激烈,学习压力越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疏离,师生之间关系的功利化,同学之间关系的冷漠,又让他们感到情感的枯竭。有些学生有时会夸大自己的感受,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悲观绝望,由绝望走向反叛,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追求刺激、崇拜另类,甚至只是崇拜自己而已。这种极端的感情势必影响自身成长,让他们开始变得自私自利,学会以种种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焦虑、担忧,或流露出现实的不满,或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开始厌学,对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只沉溺在电子游戏、足球赛、武侠小说和漫画之中,全然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父母,对老师朋友失去了感恩的心态,不会善待生活,感激生活,于是在一次次有意无意的举动中伤害了身边关心他们的至亲至爱的人,而可悲的是他们还浑然不觉,还在为自己的所谓的痛苦怨天尤人。面对种种类似的现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以有限的语文教学阵地来把情感已陷入迷途的祖国的希望拉回正常的情感的天地,让冷酷的情感沙漠出现温暖的情感绿洲!

语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固然我们可以用传统的说教的方法来诠释它们的内蕴,但更可以用品读语言、揣摩细节的方法去开掘其中的情感资源,打开学生久已尘封的情感世界。

有的课文感情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学生只要用心去读,是不难体味作者的深沉情思的,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

如散文《我与地坛》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众所周知,史铁生在二十岁时遭受了命运的打击,不幸下肢瘫痪。他痛不欲生,精神几乎崩溃,多次想到自杀。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他来到了地坛。地坛古旧荒芜,但并不衰败,处处、时时都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景象给了他心灵的启发与生命的感悟,他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想通了生与死的问题,便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与苦难,并开始文学创作,“用纸笔在报刊上撞开了一条路”。这其中的一句“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会令当代许多对生活失去了幻想、失去了追求的人汗颜,你为自己的节日准备了什么?史铁生在遭受磨难的过程中,还感悟到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而我们的同学在一次次仔仔细细地抚摸自己的伤口时,可否会想过父母的感受?其他如“母亲端着眼镜在找我,好像是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读来令人怆然而泪下。一位年迈多病的母亲,在焦灼地寻找自己生命中的全部,他的儿子,苦命的儿子!那份焦灼,那份心力交瘁的痛苦与期盼,如果我们的同学在父母有生之年不能理解父母的内心,将来一定会为自己的年轻冲动而付出终生悔恨的代价,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此言所阐发的那份切肤之痛可以作为调动学生情感复苏的劲弦,在缓慢而沉重的朗诵中,在教师倾谈自己对亲情的体验时,在教师一次次地质问学生“当你们一次次因不懂事而伤害父母时,你们想过你们父母的感受吗?”当时确有不少学生若有所思,一些学生眼圈红了。许多学生通过用心阅读,获得了心灵的震撼,他们都感到要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同时也会去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

而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同样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曲。其中: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而“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之句,读后令学生从作者对儿时情感回溯的细节中产生共鸣,静下自己喧嚣躁动的心,获得情感的涤荡与升华。这些细节化的语言,适合我们去品味,去诵读,从而达到一种如老僧诵金刚经般的入定神凝,有所思,有所悟,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总算有一点收获,倘若能点化几名顽童,也算功德无量了。

所以,只有在品读语言中重视课文中文学作品表现的情感,语文教学才会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学生才会感受到语文的诗意,才会在品读语言中达到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效果,才会初步领会到语文魅力与教化功能,才会由此生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德一中(528300)

上一篇:让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积极“对话”体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