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贵人》阅读训练

时间:2022-08-17 07:58:42

《生命中的贵人》阅读训练

〔原文〕

生命中的贵人

林芳菲

许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一个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去卖锅的湖南人,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村,想找一户人家投宿。

他从村头开始敲门,第一户,门没开。这刮风下雨黑夜里,人家听不到敲门声。第二户,开门了,主人一看是个陌生人,就关了门。第三户,门没开,却蹿出一条大黑狗。大黑狗龇牙咧嘴地冲他吠,他吓得挑起担子就逃,脚被石头绊了一下,摔了一跤。脚摔伤了,他挑不了担子,便只好把担子放在路上,又去另一户人家敲门。

这个村子总共才八户人家,这已是他敲到的最后一户。门开了,开门的是个女人。他说:“行行好,让我在你家住一夜吧。”女主人为难了,因为她是寡妇,而且对方又是个陌生人。寡妇犹豫着说:“你到别家去吧,我……”这个湖南人刚一转身,就昏倒在门前。

寡妇迟疑了一会儿,就喊她的儿子把湖南人扶进屋,熬了一碗姜汤,让他喝下去驱寒。湖南人醒后,寡妇又找来她丈夫生前穿的衣服,让他穿上。那时候米少,她自己一家两口晚上还吃粥,可是寡妇却去煮了两大碗白米饭给他吃。晚上没地方睡,寡妇和8岁的儿子一起坐着过夜,把床让给他。夜里,他还是病了,发了高烧。

第二天,寡妇到处寻医问药,为他治病。湖南人体质好,调养了几日,就好了。上路前,湖南人知道了寡妇的儿子叫刘凯,读小学一年级。

寡妇家比较穷,刘凯上完初中后,没钱继续读下去了。好像是有人在注视着她和儿子似的,就在刘凯要辍学的时候,有人给他寄来了500元钱,汇款单上写明是让他读书用的。刘凯和他母亲看见汇款单是从湖南寄来的,就想到了那个湖南人。

此后三年高中,湖南总是按时寄来钱。刘凯很懂事,也很用功。三年后,他考上了大学。刘凯拿到大学通知书四五天后,一张3000元的汇款单寄到了刘凯手上,村里人对刘凯说:“你这孩子,是哪辈子积的德,总有贵人相助。”刘凯和母亲望着远方,刘凯喊了一声:“湖南叔叔。”

以后,每个月总有生活费寄到刘凯读书的大学。每个学期结束前,一笔3000元的学费早早地又寄来了。汇款单上,汇款人姓名、地址这一栏没细写过。

大学毕业后,刘凯照着汇款单上的粗略地址去找湖南叔叔。找了半个月,在一家私营的铸锅厂找到了湖南叔叔的妻子,时任厂长的中年女人。

一提起自己丈夫,中年女人眼圈立时红了。

原来,湖南人告别寡妇母子回乡的次年,便开起了自己的铸锅铺。由于经营有方,没过几年,竟发展成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为人和善、细心的湖南人致富不忘恩人,决定暗地里资助刘凯完成全部学业。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的夏天,湖南人久病不愈。弥留之际,湖南人特意嘱咐妻子完成自己未竟的事。妻子流着泪答应了。此后两年,妻子总是按时为刘凯汇去每学期的学费,从不间断。

……

刘凯在中年女人的引领下,来到湖南叔叔的墓前,他双膝跪地,抚坟痛哭道:“叔叔,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啊,刘凯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有您的帮助。”

一旁的中年女人哽咽着说:“他生前对我说起过,你和你母亲是他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你们,他可能早就病死在那个小山村了。”

(原载《读者俱乐部》2003年第9期)

〔训练〕

1.当湖南叔叔要求借宿时,女主人为什么为难?但湖南人昏倒、生病时她又全力相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南叔叔为什么要资助刘凯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南叔叔死后,是谁资助刘凯继续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贵人”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你的家人或你的亲友遇到过贵人吗?如果遇到过,请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女主人是寡妇,接纳一个陌生男人借宿不方便,所以开始不愿接纳湖南人。但她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所以当她看到湖南人昏倒时,虽然为难还是全力救助。

2.因为湖南叔叔是个善良的、恪守“知恩必报”美德的人。

3.湖南叔叔的妻子继续资助刘凯读书。

4.文中的“贵人”是指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别人无私帮助的人。

5.文章赞美了“乐于助人”和“知恩必报”的精神。

6.略。

(作者地址:江西省兴国县潋江中学)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五则 下一篇:主题阅读设计: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