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2-08-17 05:51:56

心理疏导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

[摘要]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方法和方式,它是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和突破,是当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准确意识到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价值,并积极探索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最终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价值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43-02

高校大学生尚未定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不断地受到五花八门的思想、不断进行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信息社会的影响,最终使他们的心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所以,对于上述方面的不理解和不适应,是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一)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心理疏导是指在一种平等、积极关注和包容的氛围下,心理疏导者与受疏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心理疏导法首先产生于西方的学校和教育活动中,它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心理疏导有别于一般的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是站在需要疏导的学生的角度,关心他的需求,并且在法律法规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受疏导者的心理需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心理疏导的方法有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心理疏导就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它被广泛应用在心理治疗的领域,通过患者进行沟通,对其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了解到患者真正心理上的阻碍或者心底真正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与狭义的心理疏导运用的领域不同,广义的主要应运用于教育和管理的领域。这种意义上的心理疏导是最终使被疏导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我们本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是属于广义上的,但是教育内容和教育的立场也与广义上的心理疏导不同,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法不能完全照搬广义上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

上面探讨了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下面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的涵义。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调适来宣泄其负面情绪,使被疏导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是在对他的心理调整的过程中解决他的思想问题。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价值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价值,是指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价值,它直观地体现了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性。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价值主要有两个,即协调价值和塑造价值。

(一)协调价值——促进身心和谐,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疏导具有一定的协调价值,这样的价值可以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实现以及学校的发展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塑造价值——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

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塑造健全人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其中,教育者的人格具有比一般人更为强烈的道德意义,他们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育者必须塑造自身较为完美的人格形象,并且巧妙地将高尚的道德规范、人格特质、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三观”相容于受教育者的人格、认知、情感等结构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和心理水平健康成长。

在一个人不断成长的人格个性中,当他在面对困难时,会使他获得战胜困难、人格成长的力量,即他的心理应激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反之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他的人格健康成长。在高校校园环境下大学生们也不能避免,这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继而他们对于社会上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必须有解决措施,而心理疏导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它使用一些系列方法与需要被疏导的人们平等的开展交流,克服由那些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情绪,最终达到健康发展。

三、探索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认知的氛围

在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要点中曾指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一个平等、关注和包容的谈话氛围,让受教育者将心中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开展心理疏导的前提是了解并掌握受教育者心理症结所在,营造良好的心理的氛围,有利于教育者运用好的心理疏导的方法,提高思想和心理疏导的效果,而营造良好的心理认知的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它能够使人们在心理上相互信赖、在认识上相互宽容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心理疏导前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使教育者的心理疏导内容更好地被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

(二)创建绿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现今,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的方式,搭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行网上的心理疏导。由于网络心理疏导具有隐匿性、便捷性等特点,这样能够缓解受教育者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这样的方式对宣泄受教育者的各种消极情绪有较强的积极作用。高校在开展网络心理疏导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努力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杜绝学生利用这样的网络平台做一些不利于心理疏导的事情,并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自觉地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指导和规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的作用。各高校应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接纳、真诚、友爱的人际关系,自信而充实地面对大学生活。

(四)建立校园心理危机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要坚持立足教育、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富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的基础,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途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进行心理咨询,都是立足教育、预防为主的有效方式。因此,学校必须定期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特别是在考试或发生重大冲突与毕业前夕等特殊时段,学校还需加强对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高度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工作。这样能够为需要这方面专业指导的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与压力的能力,并在咨询或辅导工作后切实有效、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最终使受教育者全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

总之,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4).

[3]代冬芳,庞亚新.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改革与开放,2009(4):181.

[4]金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7(3).

[5]陈丽香.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

上一篇:论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交融 下一篇: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