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政策分析

时间:2022-08-17 03:43:20

“禁摩”政策分析

摘要:“禁摩”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有利的方面但也有十分明显的弊端,本文通过运用公共政策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通过对郴州市“禁摩”政策的实证分析,了解了地方性公共政策制定、变迁的基本过程,并对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和完善提出一些借鉴。

关键词:公共政策 案例分析 郴州 禁摩

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13亿中国人口将越来越集中在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如果继续实行粗放型的城市交通管理方式,必将面临城市拥挤,居住条件恶化,能源浪费,资源短缺,城市经济发展受阻等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改变城市交通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1、郴州“禁摩”政策回顾

2010年11月2日,郴州市政府办公室以郴州市人民政府的名义,了《关于在市城区部分区域道路限制摩托车通行的通告》通告自之日起立即实施。2010年11月13日“市区禁摩限电(动车)令”宣布起正式推行。

2、“禁摩”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是政策科学化的保证,通过政策评估,人们能够对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判断政策的基本走向,从而决定一项政策是应该调整、替代、整合还是终止。政策评估的体系一般包括:政策制定评估、执行评估、绩效评估。

2.1 政策制定评估:

(一)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郴州市针对摩托车通行效率低、“涉摩”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多以及尾气噪音污染等问题提出的,是对个人利益结构和行为规范的重新设定,目标在于改变城市粗放型的交通方式,从政策针对问题本身表现出切合程度的分析来看是科学合理的,符合城市化和现代化需求。

(二)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是指对目标实现所需条件和资源的具备程度和环境条件。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为打造“ 宜居城市”,市政府定会投资大量政治、经济、人力资源去支持。

(三)政策程序的科学性分析

郴州市“禁摩”政策是在《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国家标准的指导下,经意见征询、听证会、新闻会等过程而形成的,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但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只有21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民主决策程序“流于形式”。

2.2政策实施评估:

(一)政策实施主体能力分析

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部门,它拥有公共行政权利对公共资源进行配置,以公共资源为物质载体,以公共利益为服务对象。1,政策实施的强制力。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运用所拥有的公权力对人们行为进行限制。2,权威的影响力。最突出的为信息与劝诫,郴州市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向市民详细说明“禁摩”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引导公众做出选择。3,公共财政支持,转移支付。

(二)政策实施客体能力分析

首先:经济承受力。摩托车遭“没收”直接财产损失,日后出行交通成本增大,经济负担加重。其次:生活适应能力。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出行较灵敏、方便,而当纳入到公共交通时,不利于个性生活空间的拓展。

2.3政策绩效评估:

政策绩效评估实质是从不同群体视角对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政策功能的发挥程度进行评估。

(一)政府

“禁摩”政策的预定目标是改变粗放型的城市交通方式,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新型交通, 但实施后的污染、堵车、违章、犯罪、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政策发挥的功能与预期相差甚远。

(二)得利群体

1.政府主要领导人。2010年11月15日上午郴州市大批摩托车司机集结市政府门前和五岭广场抗议,情绪激动的示威者掀翻多辆警车,并破坏沿途马路防撞拦等设施,交通一度受阻,大批警察出动喊话驱散、武装巡逻,严重损害领导人和政府的威望。2,不以摩托车作交通工具到的市民以及拥有私家车的社会上层人群。即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不可消除的事实,禁摩只是杯水车薪。

(三)失利群体

1、以跑“摩的”收入养家糊口的家庭,被切断微薄的收入来源后陷入贫困。2、乘“摩的”的乘客,城市公交线路单一、固定、耗时间,出租车的费用高,“理智”的出行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乘“摩的”,尽管它存在安全隐患。3、靠摩托车送货行业,如液化气、桶装水等送派成本增加。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客观障碍,失利群体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物质基础去承受制度损益。

3、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

3.1经济效益评价

制度的实施需要成本,包括调研考察,专家咨询费,人员薪酬,宣传成本,财政补贴,其他配套花费和衔接中的交易费用等。所要达到的经济效益则是:吸引投资,促进经济。但事实上一纸“禁摩令”使郴州市原本有合法手续的摩托车变为黑车、废铁,资源浪费;以前摩托车车主每年交纳数百元的年检年审费、养路费、过桥费缩水,一方面税收的减少,一方面公共财政支出增大,何以保持政府的收支平衡?政府高强度打压政策下,摩托车制造业顿时失去绝大数量的需求者和市场份额,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联带的摩托车销售业、服务业也不能幸免,其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失业风险。

3.2社会效益评价

“禁摩”若能解决上述由摩托车而带来的弊端,对于任何一种群体来说,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事实上不仅以“摩托车”为问题的旧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工薪阶层和下岗职工失去代步和谋生的工具,出行生活成本增加,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倍增,加剧了贫富差距。

4、政策效果“受限”原因探索

当前我国有148个禁摩城市榜样,郴州是否有与之相类比的优势和差距所在呢?(1)相关配套政策缺乏,禁摩之后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包括对直接财产损失人的经济补偿、间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贫困人群的低保保障规范、相关受损行业的优惠补贴、利民的公共交通建设等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不能为“禁摩”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2)政策执行过程偏差,“内部性”引起部门内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自构自我膨胀,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执行过程中,中饱私囊,克扣补偿,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并扭曲执法,野蛮掠夺,损害政府形象,伤害人民感情。(3)制定程序不规范,通过领导的“拍案定夺”式产生,领导者集政策问题的提出、制定、执行、评估等角色于一身。绕道民主决策,听证会流于形式。

5、对郴州禁摩的补充建议

1.提高政策相关度

郴州城区交通混乱,出行不便的现状不一定都是摩托车所致,要达到构建“三城”的目标,需要从社会各方面去探究原因,相关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请专家、智囊团咨询,民众听证,专人赴地实际考察“禁摩”政策实施后对群众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制定紧急预备方案,使得政策能直接指向目标体系,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2.强化政策调控能力

政策执行中必须加强制定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执行机构体系之间、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若沟通不畅解决不了相互间的矛盾与摩擦,政策就会因此冲突而失效。同样政策调控力度不足,政策执行会失真、走样、扭曲,同样导致政策失效。

3.完善配套政策建设

首先,对“禁摩”直接蒙受损失的群体给予经济补偿,标准适度不增加高额制度成本;对间接受损的群体发过渡通补助,不增加其生活成本。其次,奖励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帮助失业的人群重新择业,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对吸纳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再次,有特殊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和群体应通过正当程序申请低保,纳入到低保制度内,在社会保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方面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和便利的渠道。 最后,完善城市基础的公共交通方式,规范公交车的建设和出租车的经营,加大对公共交通事业的财政补助。

4.做实宣传工作,分阶段实施政策

摩托车从产生到“消亡”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郴州“禁摩”成功的基础是做好宣传工作,让普通老百姓了解政策,而不是“以讹传讹”曲解政策含义;在实际的基础上分阶段和制定不同政策来实现目标,大禹治水尚知堵不如疏,不应该以一刀切的禁摩公文来解决由“摩托车”带来的所有问题。

总结:

一项政策的根本宗旨是让民众切实受惠,而不是提升政绩,把人民利益抛诸脑后。郴州城区的“禁摩”实例的后遗症就在于没有重视城市居民的特殊“矛盾”,强制人们去遵守,致使政策成为一纸空文,还引发新的问题。一项公共政策必先经过科学分析,以合法程序出台,并在政策执行阶段实行动态评估和监控,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和信息,及时调整方针政策,增强政策的调控能力和适应力。

上一篇:论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的关系 下一篇:双斑蟋腹末神经节的投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