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时间:2022-08-17 03:41:31

浅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摘 要】现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素质着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改革,培养符合现代酒店业需求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管理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酒店业是旅游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酒店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不仅仅要面向学生,面向未来,更重要的是面向社会,强调实用,强调创新,强调发展,使学生既能适应当前社会,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转岗后能够较快适应,又有较大的发展后劲。在此形势下,那种只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在今天发展变化比计划快,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社会,将阻碍学生核心能力的持续发展,已难以适应现代新型酒店的需要,酒店管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代酒店人才需求与酒店管理教学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现代酒店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酒店与国际酒店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脱颖而出?酒店管理就必须向纵深发展,拥有更多具备新型酒店管理技能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而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将学生的培养目标放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立即上岗,为酒店创造效益。从就业的目的来看,这样的学生似乎往往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为酒店无需再花费时间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岗前培训。但在酒店业的新形势下,这样的人才已难以满足酒店管理的需要。

2.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情况。(1)课程设置。目前,在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都是一个“概论+实务”模式。课程设置一般即为:《饭店管理概论》、《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饭店营销》、《调酒与酒吧管理》、《茶艺与茶馆管理》、《饭店餐饮管理综合实习》等,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在相近科目中相近甚至是相同内容的重复出现。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零点餐服务章节的酒水服务这一内容,与在之后开设的《调酒与酒吧管理》中的酒水服务内容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在各门课程中多少都有所体现,这样不仅是教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资源的不协调,更加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重复内容过多而造成听课率下降,从而失去学习的激情。(2)内容安排。目前,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中,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有大部分内容是操作技能性课程,强调的是实务操作,但在众多高校中,学生的技能学习多数是富于想象思维的个体,学习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程度将大大影响学习效果,其实践环节多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知识进行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践。这种缺乏对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认同的实践,难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技能。(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当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课件的普及性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与方法。目前,在一部分高校中,都已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是我们教学手段的重大进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黑板的替代品,更是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图片、音像资料的使用更是让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遗憾的是,教学工具在进步,教学方式却仍然一成不变,一言堂的教学、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已经成为制约我们进行彻底的教学革命的桎梏。

3.学生学习的情况。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是来自:一方面是学校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社会酒店、饭店的见习实践,这中间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学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由于缺乏实际的支持,难以深刻认识到理论的实用价值,而当进入实习阶段时,又由于理论掌握的不够牢固,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一切生产实践环节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工作上岗后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整合与类化的灵活运用。

二、实施中的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层次之分,而且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应场合。为此,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整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颇具成效。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一是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与任务形式来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学生在已掌握餐饮服务基本技能、中餐零点服务、中餐团队服务的知识点后,这时学生的知识点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可将中餐宴会服务接待课程作为任务和目标交给学生设计完成。二是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从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情境设计中,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完形知觉能力和识别空间结构方位能力的优势,从而认识事物的整体,发现事物的横向关系,了解和熟悉典型的职业情境。三是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观点与方法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的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能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四是视听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环境,制作教学课件及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课程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例如:在介绍饭店餐厅种类时,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相关餐厅种类内容,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对饭店餐厅种类及职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2)学生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上课随便听听,考前拼命背背”,就能考试合格的情况,像这样的考试是无法全面的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一旦面临社会上岗,就如以上所说的,学生是无厘头,因此必须将单一传统的理论考试模式转为灵活多样的多元化考试模式,应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三个主面进行,使平时成绩、实操成绩、课程考试成绩等在考试成绩中占有合理的比例。(3)教材建设改革。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改革往往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教材的基础理论是几年或几十年不变,而职教的教材最多连续三年,酒店业发展变化很快,总要有新的内容补充,不能一本书用五年以上,读的、学的、会的都是些过时的管理和技术,毕业后怎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教材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超前性。(4)实施学校与企业相联合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价值,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利用资源融合,建立经营生产型实训基地,将学生的操作技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培养与酒店生产、技术革新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了办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后,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显著的增强。但要真正实现旅游酒管教育中的教、产、学一体化,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教学教研中必须摆脱单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狭义思维,向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行业和职业要求。

参 考 文 献

[1]Wal ker,John R.Interoductl on to Hospital{ty[H].New Jersey:Prentl ce-Hal 1,Inc.1999

[2]陈小琼.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3)

[3]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研究.2009(3)

[4]唐超.饭店管理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5]耿晶晶.试谈高职教育改革[J].企业导报.2009(11):239

[6]罗能.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啊.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2005

上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