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17 03:32:50

浅析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具体而言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此谈谈笔者的浅显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比如,在教初二学生 “幽默人生”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喜、怒、哀、乐,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很快用简练的线条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哈哈大笑的头像,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趁此时机我用投影仪打出了一些表情各异的幽默头像,要求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幽默头像的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我总结了画“幽默头像”的方法,最后问他们是否也想画一个这样的头像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二、诱发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问题能让想象力起飞,智慧起舞。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闷题,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去想象,从想象中迸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会动的画”这一课时,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你们谁会做手影,请上来表演一下。”好奇心驱使几个同学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这时我找开投影仪,学生的手在投影布幕上形成了各种图像,这些手影图像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还没问他们这些是什么时,他们已经说出了是生活中的那些东西。当我让他们在下面每个人练习做手的动作,看看还能做出哪些时,他们早就跃跃欲试了。一时间,每个人都在摆弄、研究着自己的手,想象着和生活中哪些东西相似。很快,就有人说出“蛇头、马头、兔头、剪刀……”最后我要求他们每人画出3-5个外形象手的图形。短短十几分钟,就有几十个较好的图形作品被“创造”出来了。

三、重视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创造需要是自我实现其潜能和价值的需要。有创造潜能的人会激发相应的创造动机,从而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平时的美术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这里,笔者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说明,我在此提到的写生也包括速写、默写等。尽管由于学校的时间、设施、教具、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但我还是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上好写生课。

在课题安排上,我尽量安排实物实景写生,避免过去那种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范画和书的图例来画,离开了“样子”就一事无成。如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就让学生进行校园风景写生;让学生对镜子画自己的肖像,画自己的手,画静物,画生活学习用品等,画自己身边人或物,有时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学校美术组的学生走出校园,面对家乡的风景,进行自然写生。通过写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收获,这样既重视了生活实践,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四、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经验,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如,在讲授《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一课时,提示学生我们的生活恰恰是美术表现的天堂,你喜欢什么就可以描绘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增加。再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灵活、开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距离接触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这种充满兴趣与激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发提供了更大限度的可能。

在教学环节上应有意识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美术课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作品的内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展示作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美术作品是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大脑,用自己的画笔绘制而成的,每一副作品都有着独特的美,与众不同的美。教师展示并引导学生去欣赏这些作品,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再次创新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美术课上,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点评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小画家”谈他自己当时创意的想法。同学们欣赏同伴的作品,自主发言。我也会问他们:“你觉得怎么样?”在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又问:“你有更好的创意吗?怎样才能变的更加美丽?”学生的创新思维被进一步激发,创意氛围也更加浓厚了。在艺术的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了欣赏和评价自己创意的作品意识,明白自己创意的可贵之处。

上一篇:共驭“探究”方舟 下一篇:还原教育本色 培育砖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