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刍议

时间:2022-08-17 02:44:00

生态园林建设刍议

摘要:建设生态园林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能够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也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避灾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生态园林建设需要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养护者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逐渐为世人接受,并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是满足城市生态、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减灾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也是减少雾霾危害的重要措施。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在养护过程中通过科学作业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实现。

1 科学规划时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

只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现有园林绿化用地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科学的城市规划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流、农业经济园、园林苗圃、自然山地等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营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生态景观和风貌,把自然引入城市,形成和谐统一的城市绿地系统。

1.1 保护建设用地的原有植物,减少迁移或重复建设

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时,若原绿地上已有部分长势良好的苗木,要尽可能保护好苗木和地被,充分利用,减少植物的迁移,避免重复建设。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移栽大树、古树,人为地回填土方塑造地形等做法,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遭到了破坏,而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大偏离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2 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满足自然生态要求

乡土植物群落是经过几千年演变而保留下来的,形成了不可替代、独有的生态系统。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做好乡土植物品种的选优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而且乡土植物对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景观。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对充分挖掘城市绿地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搭配植物,形成合理生态结构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数绿地都会用到的一种绿化形式。在实际的绿化工作中,应考虑到植物的管理成本,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做到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达到节约生态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乔灌木类管理养护费用远远低于草坪地被类植物,因此,在园林绿地种植中,如无特殊应遵照以乔木为主的原则,按乔木、灌木、藤类、草类多层结构和科学搭配的方法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还有充分利用多年生宿根花卉,构建乔――灌――花(草)多层次的植物生态布局,并注意引进节水耐旱型新优植物,降低水资源消耗。

2 推广新技术应用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关键措施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没有水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在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生态型园林绿地建设必须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喷灌比地面灌溉可节省用水约30%~50%,滴管比喷灌可节省用水约40%,地下滴灌是目前最新、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少,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化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广泛使用节水型灌溉方式,既可节约用水,又节省劳动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得到更好的养护效果。

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的同时,更应该不辜负上天的赐予,建设用好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含有植物生长微量元素,其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绿地养护用水、景观用水等需求,因此,园林绿地中可通过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对于硬质铺装部分,建成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人渗量,同时结合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最终汇集于园林绿地中的水体内或地下蓄水池中。

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落叶、残枝当垃圾被清除运走,使土壤营养循环中断,造成土壤养分的匮缺,加上周边硬化导致通气性差和水分匮乏,使植物生长量低,其寿命缩短。焚烧和填埋等传统园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已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绿化垃圾产生。对此应设立专门的树枝粉碎场,将收集来的树枝、落叶、草坪修剪物等粉碎后施肥。在公园绿地、林地中划出专类园来,用粉碎物来覆盖,可以增加土壤养分、透气性,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使土壤能像林区自然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形成良性循环。

近几年,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大工程盛行,造成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想发展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地,在绿地中的灯光设计应遵循“节约、适用、美观”的原则,选择高效照明灯和加强夜景照明的控制管理、选择节能灯头等方法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目前适用于园林绿地的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受地域的限制较轻,可以广泛用于景观绿化中的景观灯,更环保、更节能、更生态,更能融人大自然。

3 科学的养护管理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才能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绿化管理中积极推广节约型养护技术,已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必然方向和要求。

3.1 修剪

修剪园林植物是生态养护手段之一,运用撑拉拽、抹芽除蘖,除残花疏果等修剪技术措施,可以帮助植物实现自身的生理调节,有效减少水肥消耗,同时增加其观赏性。

3.2 合理的浇水施肥

要根据园林植物的不同生理特性,观察其生长状况及早情,合理安排好绿化浇水施肥时间,并控制好浇水量、施肥量。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提高植物吸收效率。浇水时要避开蒸发量大的高温时段,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使浇灌量既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又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3.3 坚持“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在日常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预防是用最少的人工干预达到区域园林绿地环境生态平衡效果的最佳手段,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发现后及时防治,防治蔓延,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的投入量,降低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水平。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园林系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养护者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空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新闻联播》的变迁 下一篇:精雕细琢,倡导快乐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