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资源节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17 02:13:5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资源节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着眼于中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在分析资源节约发展模式上,从环境保护法律和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两个发面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两型社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以粗放式高投人与高消耗、同时相伴着环境高污染的代价而获得的。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从粗放式的增长到集约式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现状

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作为全国特大型城市之一,历来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03年中央政府部署“中部崛起”战略时,武汉市就意识到机遇的来临。作为中部的龙头城市,武汉市带领的城市圈理应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武汉城市圈,也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涵盖方圆100公里以内的8个周边中小城市的超大型城市集聚体。这8个中小城市分别是黄石市、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潜江市、灭门市、仙桃市和孝感市等。就在城市圈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后,武汉城市圈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两型社会改革区。按照两型社会改革区的要求,武汉城市圈将进行一系列的全方面改革试验,并在重点环节关键部位尽快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资源节约观念仍未深人人心,且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自2007年以来,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城市圈在努力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企业改造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存在节约观念不够到位,相关制度建设严重缺位和基础殴施比较落后等突出现象。重供给、轻节约、粗放经营等观念根深蒂固,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舆论宣传和教育。另外,在执法监督上,同样也存在重罚款、轻教育等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圈内水土资源污染流失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武汉城市圈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2%。其中,大部分土地已山地匠陵地为主,实有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市圈内的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这直接威胁着农用可耕地的安全。由于农业用地天生的高投入、低收益特点,与工业建设用地的成本效益相比较,劣势明显,因此农地被占用的趋势在传统发展思路的影响下是不可逆转的。另外,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省,虽然湖泊众多,长江汉江贯通全省,但是武汉城市圈区域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节水意识的不强,圈内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依然突出。

二、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节约模式选择

基于传统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建立一种在生态文明基础之上的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本意之所在。因此,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切实花大力气扭转经济发展方式,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由选择。因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在资源节约上下工夫,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偏废,应该互为一体。我们决不能再走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事实一再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不经济不科学的。现展理念告诉我们,建立一种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机制和制度,依靠制度创新,使建设两型社会的基础。从当前武汉城市圈内的众多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制度创新和灵活有效的机制是发展好两型经济社会的必备条件。其次,从产权一收益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长期以来,在传统市场经济的思维框架下,资源的价格始终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多数资源仍为国有控制,无论是其的生产、销售还是运输基本上仍处于国家行政管理监控上面。因此,有资源来源的企业,不重视节约合理地利用资源。没有资源来源的企业,正常的生产发展搞不起来。从此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定要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竞争和有序的市场体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价格调控资源配置的功能。坚决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现代市场理论,节约集约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最后,从物质保障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走一条相信科学依靠技术之路。通过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当前,虽然武汉城市圈内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但是真正能够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的科学技术还很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遍比较低。资源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口压力的加大,都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相信科学依靠技术,只有如此,才能走上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的高速路。

三 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政策建议

当前,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普遍存在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象。因此要合理的解决圈内高污染,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必须通过相关的环境立法才能达到目的。一方面,我们要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制化。造成资源节约发展方式无法跟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政府在发展方式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思路。这主要归因于无法可依或是执法不严。各级政府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考核标准,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祛律和技术等手段.强化“谁污染,谁治理,谁补偿”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地引导企业进行符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投资生产行为。另外,我们要通过法律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让他们知道资源节约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是从企业外部开始,给企业硬性的指标。不合规不合法的企业,坚决停止生产,严格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依然不合格者,坚决关闭。二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管理。比如从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企业员工或是客户进行责任教育。合法经营,节约生产,不合格产品坚决消灭在源头,防止事后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加大节能节约技术投入改造和升级,切实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形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的发展模式。因此,只有一切运行机制走上法制化的道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法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刚不久,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了。从该条例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一些即将解决的区域规划、产业发展、政府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发面的促进办法。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该条例的有利形势,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在资约节约合综合利用上,大力发展资源可再生产业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利用物质能源和以物质循环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现今广受褒奖。它以物质的再利用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来组织企业或社会的再生产经济活动,真正实现了高发展和低污染的发展目标。当前,武汉城市圈内正在打造青山钢城、阳逻新港和鄂州新城跨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此项目如若建成,将作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推广例子,向圈内进行经验交流,为日后将成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新思路。总之,除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外,政府也应该同时提供资金和税收上的资助。建立推进资源城市合理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既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又经济发展、生活舒适。

参考文献

[1]张淑娟。循环经济新模式研究[J].经济观察,2008(2),13-18

[2]董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解析[J]上海大学学报,2008(8),21-23

[3]汪长辅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实践与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2009(1),19―22

上一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