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起始班语文衔接教学思路构建

时间:2022-08-17 02:09:42

略论初中起始班语文衔接教学思路构建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人们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尽快融入初中语文学习生活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初中起始班语文衔接教学思路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中起始班 语文衔接 教学思路

1.引言

初中是人一生中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阶段,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及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而对于部分刚刚从小学校园走出、来到初中校园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学习语文的方式及思维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因此面对初中环境,往往不能很好地接受,导致成绩下滑,不利于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起始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保障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平稳过渡。

2.起始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

2.1优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抓得较紧,对于课后作业、读写训练等也要求得很具体,是一种对学生管理得较为全面的教学方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表情、语言及动作更“幼稚化”,能够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贴近,从而在满足小学生要求的同时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在课堂写字、发言的全过程中都会伴随教师的指引进行,即使是小学六年级即将踏入初中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及独立做一些语文活动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当这部分学生踏入初中校园时,负责为其教学的教师通常刚刚完成初三中考班教学而转入初一语文教学,教师在长期同初三学生交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习惯与要求同初一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改正,就会对学生语文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在接手初一班级时就应当先冷静地对学生各方面特点及需求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掌握学生需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新环境,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2.2开展多样教学活动

由于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无论是年龄,还是心理都不够成熟,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使其同较沉稳的初三学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初三教学方式,多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互动程度高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具有较高学习热情的前提下学习语文知识。

2.3熟悉小学教材

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后,教师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熟悉,从而能够在掌握小学语文大纲、了解小学训练重点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小、初语文之间的差别,并就初中语文教学制订方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以有效的小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循序渐进,更能有效减少教师制订方案时的探索时间及精力的浪费。

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小学课程《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并在初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课程的学习中将两者进行有效联系与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程氛围,更好地在旧课文知识的回顾过程中更好地对新课程展开学习,从而有效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对于部分内容上具有一定差异、但是布局类似或者题材类似的课文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回忆的方式开展教学。如在初中《老山界》、《草地晚餐》等课文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小学教材《三人行》,因为这几篇文章都同红军长征有关,所以两者结合时能够较好地使学生带着一定高度展开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两者进行比较与对比,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寻找相同点、不同点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效果的增强。

2.4综合评价

当学生踏入初中学校时,往往在进入新班级的第二天就开始各项课程的学习。由于学生之间语文能力存在差异,如果此时教师在没有对学生情况全面掌握的前提下就按照教材逐步讲解,没有对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展开良好的了解,那么获得的教学效果就极其有限。同小学语文教材相比,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更多、速度更快,对于部分语文基础本就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更头疼。教师应当及时地对这种情况引起充分认识,从而在对班级中每一名学生能力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复、分析为学生创造一个同初中语文学习逐步衔接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接受新生的同时,严谨地依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展开一次语文能力摸底调查,从而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3.结语

由于小、初语文教学的差异及学生特点的不同,做好初中起始班语文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起始班语文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从而为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作出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勤.第二课堂围绕第一课堂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29-229.

[2]程明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J].学周刊,2011(01):67-67.

[3]赵密珍.关于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9-9.

上一篇:高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