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浅析

时间:2022-08-17 01:49:03

云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浅析

摘要: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而高校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终点,学校体育要与终生体育相衔接,就必须赶上高校体育这趟末班车。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学校体育教育应承担起传授基本的健身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健身意识的责任,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高校体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终身体育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即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体。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等同于教学模式,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不能成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一个体育教师改变了示范的方式,我们不能说他就发现了新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体育教学模式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它使我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的课程结构,它融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诸多方面。例如,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面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一)现状

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学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上没有脱离凯洛夫体育教育理论的框架。近10年来,80%的高校让学生自由选项来进行教学,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选项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想学的选不到,选到的学不到想学的。从整体上说,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不明显,仍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我省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性质要求,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学时、评价方法等。

(二)弊端

我省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重复而单调。尽管现在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已列入教材内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开设的非常少,体育课仍然以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为主要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

2.教学方法。体育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教师往往把讲解示范法、竞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套用在一成不变的教材上,致使学生兴趣不浓。这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和运动知识的掌握,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过多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够,导致了课堂教学的程序化和强制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教学学时。目前我省高校普遍以32学时为一学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想把大部分学生从外行变成内行是不可能的。但如果2年4个学期系统地学习某个项目,再加上平时的练习,要想入门也不是不可能的。

5.教学评价。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把学生身体素质能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体育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能达到《标准》的学生就视为合格,反之就是不合格。这样导致学生为了合格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掌握这项运动和提高这项运动的技能而学习。

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愿望也进一步地提高。目前,在体育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体育俱乐部的运作形式已经进入高校,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一)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在这三种类型中课外体育俱乐部最早形成,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它主要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出现,一直被各高校普遍采用,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是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依托。课内外结合的俱乐部模式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提出的,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指导,课内外一体化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意义

在高校实行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高校体育俱乐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打破了传统的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整个高校的体育教学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把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空间。第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认为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过程。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设置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在“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第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地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使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形成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为进一步落实“终身体育”思想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的要求,应将该教学模式在高校大力推广。

教师在俱乐部体育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促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课内外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适应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4-66.

[2]刘志敏.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505-507.

[3]王则珊.终生体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5]颜天民.我国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试验和研究现状综述[J].沈阳: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普通高校公体课程研讨会,2002,(7):1-2.

上一篇:体育教师新型教学观的培养探析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合作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