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7 01:05:37

教师行动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研究了教师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以科研态度钻研并解决。采用该方法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师行动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教育成为研究者”的潮流,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以科研态度钻研并解决。教育必须经历一场包括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在内的、基于现实指向未来的变革。在该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即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界限的专业特性以外,还必须有能力通过较系统的研究,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推进教师专业化运动而努力,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不以积累知识、发现真理和产生理论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学校和课堂里每天发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谋求教学观念的转换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它由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发起并实施,通过搜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批评性反思,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师教学各环节的内在机制,对观察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行动研究具有环境针对性,旨在识别和解决某个给定环境中的难题[1]。

“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反映了自己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应只充当“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职业才能不断发展,对教育功能和价值认识才能不断深化,从而逐步发展成为研究型的积极主动的职业教育家[2]。

二、发现问题

英语学习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英语水平的提高要通过不断的读、写、听等练习。进入初中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对英语学习的倦怠,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1)针对初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倦怠情绪,并通过课堂指导、小组活动、操作练习等方式实施教学,通过学生的考试和课堂提问评估学习效果。(2)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响应及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问题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3]。

四、方法

针对研究目的和所设计的研究问题[4],本研究设计了“研究方法与英语教学”试用所任教的班级(表1),使用课时为一学期,从2008年秋季开始实施。

1.调查研究

刚开学时,杨老师上了一次课。课上让学生听了一段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录音。接着就这段录音对话进行了详细讲解,最后为了确认学生完全理解这段对话,杨老师问:“Do you all understand?”鸦雀无声,学生低着头或做着笔记,没有举手回答的。杨老师还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学生还是没有响应。转向下一个环节,杨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试卷上针对对话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却基本回答对了。

2.文献查阅

看来学生都懂老师提的问题,也知道如何回答,但他们以沉默来回应定有原因。经过对课堂的分析和与部分学生的交谈,我们确定原因可能有二:学生的文化背景教师的教学与提问艺术。在此基础上,为了形成较为合理的行动方案,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文献检索,认为外语课堂互动性差的原因有四: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好学生应该是安静的;二是老师提的问题太空泛,学生无从回答;三是老师的态度问题过于严肃和冷漠令学生望而生畏;四是学生的心理作用,怕答错了让人笑话,或认为课堂上过多发言显得不成熟。相关的文献检索帮助了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问题的本质。

3.行动方案

根据讨论,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行动:(1)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课堂上互动的重要性,并了解英语国家学生的上课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习惯。(2)使自己更有亲和力,确保每次课都有饱满的情绪,拉近和同学的距离,做到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和抱怨。(3)多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和畅谈。(4)改进提问技巧,让学生明白老师提问的目的,如不问“Do you understand?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而问“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d?How many people are killed in this accident?”通过这此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实施与观察

经过六周的行动实践,我们再次旁听了该班的课,上课内容和形式跟六周前基本相同。放完两遍录音后,杨老师开始讲解有关知识。杨老师时不时问些细节问题,最后问了泛泛地问“Do you understand?”同样的内容,我们发现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课堂气氛。老师在学生中间走来走去,不时地和他们交流。当问到具体问题时,学生都踊跃回答,声音很大,答案各种各样。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竟然还有两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让他们一一发言。一个学生要求老师重新解释某句话,另一个要求重放一遍录音。老师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我们观察到有些学生对此感到不耐烦。课后我和杨老师交流了看法。她说:“和开始相比,同学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沉默,只要老师提问,他们都会回答,我明显感觉他们更活跃,我也更投入。可问题是他们的提问我有时很难控制,他们甚至会提一些与内容无关的问题,要花很多时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课后从来不问问题。”我们同样和学生交流了看法。大多数学生提到老师变得更有亲和力了,老师的亲近使他们愿望积极配合。

5.反思

这次行动研究确实有很大的收获,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也出现了:学生提出的问题难易差别很大,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有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力、影响进度等负面影响。因此对学生提问如何回答、什么时候回答、是否全利用上课时间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也正是行动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

五、结语

我们只有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大胆向我们的固有观念提出挑战,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有效地参与和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发展职业判断能力、专业化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Nunan,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冯长甫.教师行动研究课程在教师发展中的实施与调查[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87-189.

[4]潘卫东.外语教师行动研究:理论方法与案例.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策略与反思 下一篇:运用图式理论,构建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