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观察情境”教作文在低段年级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7 01:04:04

谈“观察情境”教作文在低段年级中的应用

摘要:“观察情境”教作文,能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语言,确切的运用语言;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培养儿童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儿童的情操得到陶冶;能促进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使儿童的智力不断得到开发。

关键词:观察情境;作文;低段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20-01

我担负着小学低段语文循环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儿童的语言表达,示意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并与思维、观察、情感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儿童对周围世界缺乏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必须着力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事物。通过观察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那些鲜明的色彩、形象、声音,像一幅幅图画,会永远保留在儿童的记忆里。儿童的智慧可以从这儿得到启迪,语言表达可以从这儿汲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凭借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在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萌发兴趣。并以“提早起步,从说、写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程序”进行训练。

1.运用情境,模仿句式,进行一句话的训练

低年级儿童模仿能力强,训练须紧密结合课文进行。例如教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春雨的色彩》,根据课文提供的词语和句式,让学生仿照教材中“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 . . . .。”进行“轻轻地——,”“——沙沙沙”句式训练。出示句式,播放课件展示情境。屏幕上显示出"在蒙蒙的天空,飘飞着的春姑娘,低空飞行的燕子,如丝的细雨,,地面上金黄的油菜花,轻轻地麦苗"画面。伴随着我语言的描述,一下子把儿童带入了情境,激起了兴趣,发开了思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这样的训练经常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我把每天抄写字词的 单行训练变为每日“写一句话”的训练;引导儿童把他们每天看到的“什么人,做什么?”用一句话写出来。

指导也是在训练中进行。每日“写一句话”的作业交上来,我都给他们批阅,加圈圈,加点点,加星星,加笑脸,加红花,利用各种形式进行鼓励。每天放学前,用五、六分钟时间评一评。把写得好的名字报一报,再把特别写得好的几个句子读给大家听,表扬他们想得好,写得棒!渐渐地,许多孩子由写一句话发展到主动写三五句话,甚至七、八句。一学期,每人至少进行80训练。这对从小打好词句基本功影响很大。

2.写“观察日记”打下认识与表达的基础

在每日“写一句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每日写一篇短小的“观察日记,”不要求长,但要天天写。孩子们就得每天去观察。我给他们提示观察范围,如“你身边的人和事,”“校园沸腾生活的场景,”“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自然界中的风、云、雨、雪,”“动物、植物......。”他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便留心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当天写下来。长此以往,儿童大脑中贮存了不少表象。观察日记持续写,二年级两个学期就写160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作文是力所能及的。因为他们有的写,也会写。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他们去观察,着眼于身边的事物,场景以及大自然中的景象。(采用随意观察和组织观察的形式)利用课间时间,让儿童看一看同学们跳皮筋,踢毽子以及戏嬉玩耍的校园生活的热闹场面;定时组织孩子们去大自然中观察。

每天的“观察日记”交上来,我及时批改,加以肯定,并将好的作品贴到学习园地中的小作家栏内,供大家欣赏,使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写好"观察日记"为篇的训练奠定基础。

3.以“观察情境教作文”为训练方式

作文时让儿童表情达意的,而当他们没有什么情意表达的时候,要他们“硬写”,学生是会苦不堪言的,“无米之炊”总是难为的。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有有话要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我采取以“观察情境教作文”为训练方式。每次作文前都要为孩子们选取或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在指导观察的过程中,我总是选择具有明显特征的时节,带领孩子们去认识"四季。"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小蜜蜂、花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夏天的晨雾白茫茫,如烟、如纱笼罩大地,蝉唱着清脆的歌,伴随着蛙鸣,会成了美妙的交响乐;中秋时节,金黄的稻子一眼望不到边,黄澄澄的梨,橙色的橘子挂满枝头,隆隆地机器声响成一片;隆冬时节,天空布满了乌云,凛冽的北风呜呜作响,下雪了,鹅毛般的大雪飘落下来,大地一片白茫茫,树上堆满了蓬松的雪球,屋檐上垂挂着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眼前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这些表象认识在观察中以贮存在孩子们的大脑皮层里。在写某一季节的时候,不会无话可说而苦恼。

创设描写人物动态的场景。一次,我带领全班同学到操场,把他们分成三组,每组20人,轮换进行,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挑选一名身体强健,动作敏捷的儿童当"老鹰,"我扮作"鸡妈妈。"活动前,我告诉孩子们:要注意观察“老鹰”和“老母鸡”的动作,孩子们的表情;倾听他们的声音。活动开始了,凶猛的“老鹰”左扑右追,总想抓住“小鸡”当美食,我仿佛成了“鸡妈妈,”不甘示弱,左拦右挡,分离的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活动结束后,在习作中提示:1.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2.着重于场面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及神态;3.内心的感受。

借鉴教材,模仿写法。叶老说过:“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是儿童写作的范文。”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抓住第一小节的总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点明这篇课文的主题,作者就是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美丽富饶。提出问题:"作者通过哪些方面说明西沙群岛确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呢?""引读"出示提纲:1.海水美。2.海底富。3.海滩上的贝壳。4.岛上的鸟多。儿童自学,在书上圈圈、点点。让学生从海面——海底——海滩——岛上具体地说。文章的层次清楚了,感知教材的思路随之而清晰。这次习作只规定范围.("介绍你去过的地方"或者“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或者"校园的一角"等等)题目自拟。

上一篇:对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学法指导